劉無忌卻不吃這一套:“任憑你磨破嘴皮,小王我也不答應,我就是要上沙場!”
“小王爺你看這樣如何,如果你能夠按照孫尚書的計劃成功策反張須陀,我撥給你五千人馬調遣,任你自行指揮。”岳飛靈機一動,換了個思路來說服劉無忌。
劉無忌登時喜上眉梢:“軍中可是無戲言,岳將軍你是三軍主帥,想來絕不會信口開河!”
被劉無忌將了一軍,岳飛搖頭苦笑:“小王爺果然機智,小小年齡心智就這般成熟,前途不可限量啊!怕是比劣子岳云與劣徒呂蒙強多了,不愧是皇室帝胄。”
“我可不聽你的吹捧,口說無憑,立下軍令狀!”劉無忌不依不饒,麻利的起身把筆墨紙硯送到了岳飛面前,“擋著三軍將士的面寫下軍令狀,倘若小王我能成功策反張須陀,必須撥給我五千兵馬,由小王指揮。”
“啊……還要立軍令狀?”岳飛哭笑不得,“從來都是部將給元帥立軍令狀,哪有元帥寫軍令狀的?”
滿帳文武無不啞然失笑,對劉無忌的機智和膽量感到欽佩,小小年紀竟然對沙場如此向往,而且巧舌如簧,心思縝密,將來必成大器。如此看來,廬江王能夠計殺蔡瑁,活捉郭嘉,智賺文聘,也不是偶然的事情,實在是這小子天賦異稟,機智過人。
“諸位將軍,岳元帥剛才親口說的話,想來你們都聽到了吧?軍中無戲言,這話可不是鬧著玩的對吧?”劉無忌使出渾身解數逼著岳飛給自己寫軍令狀,并鼓噪將士們起哄。
岳飛被劉御逼的沒有辦法,只能提筆把剛才說的話寫了一張字據,先哄著這個小祖宗,等拿下許昌之后再設法把廬江王送回金陵就是了。
劉無忌看了一遍,待字跡晾干之后這才心滿意足的折疊了塞進袖子里,扯了凌統一把就走:“岳元帥與孫尚書直管放心,我與凌統趁著許昌還沒有被圍之際,先混進許昌守株待兔,等著楊素的大軍退入城池后,再伺機策反張須陀。”
劉曄雖然不知道孫臏和劉無忌耳語的什么,但卻知道孫臏是想要利用劉無忌和張須陀之前的淵源進行策反,急忙站出來阻止:“孫尚書,廬江王乃是陛下之子,萬一有個閃失,我等怕是擔待不起!”
孫臏卻一副xiong有成竹的模樣:“劉子揚直管放心,小王爺雖然在濡須立下大功,但那支敵軍已經幾乎被全殲。只要喬裝打扮一番,沒有幾個人會注意一個十歲的孩童,比起成年斥候來更容易混進許昌。而且廬江王與張須陀有過交集,更有把握成功策反張須陀。”
劉無忌拍著xiong脯對劉曄道:“劉大人直管放心,洛陽我都能來去自如,難不成許昌就是龍潭虎穴么?你們直管等我的好消息便是!”
劉無忌生怕岳飛變卦反悔,扯著凌統頭也不回的出了帥帳,沒有攜帶馬匹,只是把兵器藏進了特制的空心扁擔之中,喬裝打扮成一個小廝,與凌統一起出了帥帳,不消片刻就不見了蹤影。
劉無忌與凌統動身之后,岳飛便開始調兵遣將,命高寵、董襲各自提兵一萬五千人趕往長社,尋找險要地點設伏,只等楊素、于禁前來劫糧。
待高寵與董襲點兵離開之后,岳飛又命高長恭、楊業各自點起兩萬人馬,并親自統率一支兩萬人的隊伍居中,只要看到長社方向起火,便三路猛攻于禁。爭取先把實力較弱的于禁擊潰,才能讓楊素的隊伍撤退進許昌死守,保證連環計順利進行。
隨著岳飛一系列的調遣,漢軍大營內看似一片安靜,實則暗流涌動,大戰一觸即發。
萬事俱備,只等敵軍自投羅網,孫臏又給馮勝修書一封,授予錦囊妙計,讓他先給張須陀挖個坑,過幾天才能埋得徹底干脆。
馮勝接到孫臏的書信之后,立即依計行事,尋找了幾個能言善辯,而且又忠心耿耿的士兵杖責了三十,命幾人前往張須陀軍營告密。
楊素的大營隔著十幾里與岳飛相互對峙,親自坐鎮中軍,史萬歲、張須陀、鄧艾等三人的寨柵一弧形拱衛,進退有據,防守嚴密。
這日晌午,張須陀剛從楊素大營開完軍議歸來,就有守門的衛兵來報:“啟稟張將軍,門外有幾個漢卒來投,說是有秘密軍情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