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苦寒,土地廣袤而人口稀疏。
襄平本是遼東郡治所,早些年有人口三萬余人,算得上東北地區(qū)的中心城市。
遼東本地人公孫度初為玄菟郡小吏,因為善于鉆營,后來升任尚書郎、冀州刺史,但因為得罪了十常侍,旋即被罷官免職。
后來經(jīng)同鄉(xiāng)徐榮向董卓舉薦,公孫度被任命為遼東太守。趁著中原混戰(zhàn)之際,公孫度在遼東招兵買馬,先后將相鄰的昌黎郡、玄菟郡納入麾下,割據(jù)一方,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
若是按照正常的歷史發(fā)展,公孫度之后又率兵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整個遼東半島,甚至跨海拿下了青州東北部的東萊地區(qū),鼎盛時期坐擁人口超過十萬,甲兵十萬,儼然成為了雄踞一方的霸主。
公孫度死后又傳位其子公孫康,并斬殺了前來投奔的袁熙、袁尚兄弟,隨后向曹操稱降。但因為遼東遠離中原,曹操自知無力徹底掌控,遂冊封公孫康為襄平侯,遼東太守。
趁著曹操向中原發(fā)展之際,公孫康率部向東,一舉攻陷高句麗國都,將朝鮮半島北部地區(qū)納入治下,并設置了樂浪、帶方兩個郡,使得公孫家的勢力空前強盛。
直到其孫公孫淵在曹叡時期因為勾結吳國叛魏,遭到司馬懿的討伐,公孫淵兵敗身亡,公孫家族才結束了對遼東地區(qū)長達四十年的統(tǒng)治。
但因為劉辯穿越所帶來的蝴蝶效應,這一切都改變了,朝鮮半島上出現(xiàn)了一個強悍的龍城國,在用兵有方的李世民與萬人難敵的李元霸帶領下,龍城國短短兩年的時間席卷整個朝鮮半島,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大唐帝國。
之后李世民派遣李績、李元霸北伐,一舉攻克襄平,將盤踞在遼東多年的公孫家族屠殺殆盡,斬草除根。無緣無故的多了一個空前強大的對手,說起來公孫度也是夠悲催的!
在公孫度的經(jīng)營之下,襄平的人口發(fā)展到十萬左右,已經(jīng)成為了整個東北地區(qū),甚至整個黃河以北屈指可數(shù)的大都市。
李績接管襄平之后,任人唯賢,起用漢人邴原、涼茂治理地方,安撫百姓,使得襄平在戰(zhàn)后迅速恢復了秩序,重新變成了一座政通人和的城市,因此李舜臣與唐國的大臣才選擇遷都襄平,暫避漢軍鋒芒。
李績下令大軍在襄平城外駐扎,自己帶著李嗣業(yè)、李通父子只帶了十余騎進了城池,準備前往由公孫度的太守府改為臨時皇宮的府邸去參拜皇后,與諸位同僚會晤。
遷都襄平后,長孫無垢任命李鴻章兼任遼東太守,治理地方,安撫民心,安置從王儉城跟隨而來的難民。唐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李鴻章自然不敢輕視漢人,以免激起民憤。
上任后推出了許多漢唐平等的政策,鼓勵漢唐通婚,嚴格約束唐人不得有高人一等的思想,在李鴻章的治理下,襄平城內的漢唐兩個民族相處的倒還算融洽。
李績下令十萬大軍在襄平城外駐扎,自己帶著李嗣業(yè)、羅通父子只帶了十余騎進了城池,準備前往由公孫度的太守府改為臨時皇宮的府邸參拜長孫皇后,并與諸位同僚會晤。
襄平城內行人熙攘,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這座城池并沒有因為成為大唐的國都出現(xiàn)任何不適,百姓們反而喜氣洋洋。一下子增加了四五萬人口,各個商鋪以及小販的生意比之從前好了許多,家家戶戶賺的盆滿缽益,怎能不笑逐顏開?
一直隨軍打仗的羅通到底還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見了大街上許多好吃好玩的東西就有點邁不開腿,嘴巴里不停地咽口水,遂向李績與李嗣業(yè)拱手道:“都督、父親,我肚子突然有點不適,先去找個地方出恭,回頭就攆上你們。”
李績點頭道:“人有三急,賢侄速去速回,我今天準備向皇后與滿朝文武舉薦你,給你討個大大的封賞,你可莫要遲到了。”
“小侄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