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干年近五旬,出自會稽虞氏,是名聞江東的大商賈,旗下的產(chǎn)業(yè)包括販鐵、販茶、販馬等行業(yè),每年都賺的盆滿缽益。
其子看到金陵的青樓勾欄日進斗金,有全國各地的商賈達人、紈绔公子慕名而來,在秦淮河畔醉生夢死,一擲千金,于是也斥巨資進入了風月行業(yè)。
只不過虞氏起步太晚,根本無力與其他聞名遐邇的對手競爭,虞干的兩個兒子情急之下干起了逼良為娼,強擄民女的勾當。卻被微服私訪的太子劉齊聽到了這件消息,于是雷厲風行的把虞干的兩個兒子繩之以法,讓公孫策用狗頭鍘鍘死在菜市口,并將虞氏開設的萬花樓沒收充公。
虞干恨不得生啖劉齊的肉喝劉齊的血,但窮不與富斗,富不與官斗,更何況對手是大漢儲君,就算虞干富可敵國也不過是以卵擊石,只能打掉牙和血吞,默默咽下了殺子之恨。
至于武如意所說的“神偷”云云,全部都是忽悠馮蘅的謊言,目的在于讓馮蘅把劉齊出征的消息透露給有殺子之恨的虞干,再讓虞干向魏軍通風報信,增大劉齊陣亡的可能。
如果虞干沒有這么大的膽子,武如意也只能順其自然。畢竟這件事風險太大,武如意是絕不敢親自出手的。在武如意的骨子里,從來就不是一個孤注一擲的賭徒,而是先給自己留好退路。
馮蘅的兩個心腹太監(jiān)一番尋訪,連夜找到了虞干的府邸,道明來意,奉上十兩黃金作為定金,并約定若是能從太子府盜出書信,再另外贈送五十兩黃金答謝。
虞干剛開始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聽到一半便明白了個十之八九,心中暗自咒罵“莫非我兒在天有靈,讓劉齊出城送死去了?”
虞干只有兩個兒子,被劉齊鍘了之后已經(jīng)生無可戀,聽了兩個太監(jiān)所言決定為子復仇,當即一口答應了下來,先接了定金把兩個太監(jiān)打發(fā)走了。然后就派了幾個心腹仆人到大街上探聽動靜,果然見半夜里有一支禁軍從東門出城而去。
現(xiàn)在的江東已經(jīng)是太平盛世,百姓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更兼許多城外的紈绔子弟夜晚會進城尋花問柳,所以金陵的城門一直是徹夜打開,不過就是盤查的緊了一些。
虞干報仇心切,當即修書一封,把自己與劉齊的恩怨情仇大致敘述了一遍;后面又把宮里太監(jiān)找自己盜書,劉齊中計出兵的消息詳細寫了一遍,希望魏軍主將能夠伏擊劉齊成功,替自己的兒子報仇雪恨。
為了讓魏軍主將相信自己書信中所言,虞干又把太監(jiān)送來乾陽宮里特制的黃金附上作為信物,以免魏軍主將見疑。
做好一切之后,虞干從府上挑選了三個機靈的門客,命他們攜帶書信與黃金連夜出城,向東尋找魏軍通風報信,并打算盡快變賣家產(chǎn),攜帶著妻女逃亡冀州避難。
李元芳親自帶著錦衣衛(wèi)在金陵四門游走,盤查可疑人員,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虞干的門客鬼鬼祟祟,眼神飄忽。當即喝令錦衣衛(wèi)拿下拷問,輕而易舉就把虞干的書信與黃金搜了出來。
李元芳下令把嫌疑人關進大牢,親自拿著書信與黃金來見王猛:“啟稟王相,果然不出你所料,大軍前腳剛出城下官便從幾個門客身上搜出了一封通敵叛國的書信。”
王猛看后面色如霜,沉聲道:“虞干的書信中明確提到了馮淑儀要求其盜回被劉恪篡改的書信,這一點已經(jīng)是鐵證如山。但并沒有證據(jù)證明馮蘅通敵叛國,所以必須把虞干下獄盤問。”
王猛相信只要抓住了馮蘅的把柄,就不怕馮蘅不把武如意咬出來,但當務之急是先滅了來犯的魏軍,再刨根問底揪出元兇也不遲。
當即派遣李元芳率領錦衣衛(wèi)前往虞家拿人,又派人去邀請劉伯溫、狄仁杰、糜竺、魯肅、張居正等五位顧命大臣連夜來自己府上議事。最后派人拿著自己的書信與調(diào)兵虎符前往鐘山與棲霞山命道衍和尚、袁天罡、張三豐等人連夜集結僧兵、道兵,隨時待命。
一萬人的禁軍連夜出城動靜不小,劉伯溫、張居正等人聽到后便各自派遣仆人出門打探,驚聞太子與廖化率一萬禁軍連夜出城,行蹤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