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趟果然是沒有白來,還有意外收獲。”
“晏相公來此地是作甚?”
宋煊很是奇怪,總不可能是為了自己跑一趟。
晏殊對自己了解的還不如另外一個人多呢。
“我是來此地尋朱說的,目前他為母守喪,正是住在這寧陵縣,我想請他去應天府學院教學。”
宋煊不曉得這個人,隨即招手:
“張大,過來?!?/p>
張大是一直給宋煊跑腿的閑漢,隨即過來行叉手禮:
“十二郎喚俺又有何差遣?”
“帶俺們去朱說家里,兩位相公要去拜訪。”
“喏。”
張大非常識趣的拎著宋煊拿來釣魚和燒烤的籃子。
至于他們二人是不帶書包的。
畢竟張方平屬于家里窮的買不起書,全靠借來之后憑著自己強悍的記憶力背下來。
而宋煊就很符合不好好學習的士子模樣。他手里連本書都不帶,裝都不裝一下的,反而背上背著弓箭。
張大在前頭帶路,宋煊張方平二人跟在后面。
晏殊他們二人則更后一些。
“十二哥,你寫的什么驚世駭俗的言論,搞得晏相公差點把你的卷子燒了。”
“當然是改變士大夫風氣的一些激進手段罷了,至少比你寫的更加激進。”
張方平嘆了口氣,他了解宋煊的性子,隨即又小聲勸解:
“晏相公所言是對的,我們實力過于弱小,怎么能在稚嫩之時就干出那蚍蜉撼樹之事,十二哥以后還是要收斂些性子?!?/p>
“我自曉得。”
宋煊目前也是口嗨。
他還沒有什么足夠多的利益在自己身邊團結一批人。
方才的言論,也是覺得晏殊是個聰明人,才會寫的如此激進。
至少宋煊目前的辦法是附和目前士大夫的自身利益的。
真宗時期,全國大概在九百萬戶,朝廷控制的田地在五億畝左右,但是到了仁宗后期,朝廷控制的田地就減半了。
那么多土地可不是被敵國給侵占了,要不然王安石也不會要變法自救了。
可是話又說回來了,宋煊認為在晏殊面前表現一番是有用的。
“對了,十二哥,我還有一事不解。”
宋煊手里捏著裝著涼漿的竹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