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煊與張方平各自交卷。
晏殊倒是沒有著急看,而是讓宋綬先看,畢竟他輸定了。
宋綬自是先看張方平的試卷,可能寫的有些急了,卷面上有墨點。
他認為士大夫應該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從儒家經典汲取更多的道德準則,更要抵制物欲橫流的社會風氣,堅守自己內心的道德底線。
除了加強道德教育外,還要完善選拔制度,更要改善社會風氣。
宋綬倒是覺得張方平寫的中規中矩,可是如今正逢承平之際,天下無事。
皇帝容許百官各擇勝景之處宴飲,士大夫們各自飲宴歡會,以至于市樓酒館,都大設帷帳提供宴飲游樂的方便。
但是猛然間改變是不現實的。
只要考中進士當了官,大家就能接著奏樂接著舞了,走到哪里,都會被高看一眼的,到處都有人捧著。
如今官場的風氣很難改變的,并且既得利益者也不能答應。
宋綬把張方平的策論遞給晏殊,開始看被晏殊寄予厚望的宋煊的策論。
晏殊瞧著張方平的答卷,書生氣太重了。
許多讀書人中了進士后,被授予官職后,好日子就來了,很少有人能夠不被環境所影響。
許多官員一個月的俸祿就能頂上一戶農家一年甚至幾年的辛苦收成。
真以為人人都能成為圣人吶?
那是不可能的事!
晏殊再看卷面整潔程度,張方平還得多磨練一下心態。
遇事太容易心情起伏,這樣將來是不好在官場廝混的。
宋綬再瞧宋煊的卷面,倒是沒有什么墨點。
書法不說是龍飛鳳舞,那也是略顯潦草了。
宋綬硬著頭皮看下去,然后被宋煊的開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