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煊在河邊洗著手,瞧著魚漂,而張方平則是在照看著火堆,時不時的轉動一下烤魚。
臥龍橋上站著二人兩個中年文士。
“此橋相傳是漢光武帝曾被王莽派人追殺,躲在此處,稱帝后賜名臥龍橋,橋的另一側被稱為勒馬鎮。”
三縷胡須是早年間的神童晏殊,聽著好友的介紹。
晏殊違反了劉太后的旨意,一腳從中樞踢出來,輾轉來了應天府。
與他同行的則是一縷胡須的宋綬,比晏殊更早得罪劉太后也出知應天府。
二人算是同病相憐,一同出門散散心。
宋綬站在橋上看見兩個年輕的學子在那里釣魚烤魚,好不快活。
他忍不住捋須感慨道:
“同叔,你我當真不是少年時了。”
“既然出了東京,索性不要去想那些煩心事了。”
晏殊作為神童,幼年就去了開封府。
此時出來巴不得到處走走,見到如此情景,他反倒興趣大起,直接拿過仆人的籃子下橋:
“你我不如同去吃烤魚。”
宋綬本想安慰剛離開中樞的晏殊,未曾想他一點都不用自己開解。
于是笑了笑也掀起一點外袍下橋,防止踩到自己的袍子跌下橋來。嗡。
魚竿被宋煊從水里挑起,一條六寸的鯽魚咬著鉤出水,被他三兩下甩在一旁。
宋煊隨即掏出匕首,快速的剖開魚腹。
好在目前的大宋還沒有人往魚肚子塞布條造反呢。
想到這里宋煊笑了笑,他瞥見了一個中年文士拎著籃子直接坐在張方平對面,笑嘻嘻的道:
“走的乏了,來討口吃的,小哥勿要見怪。”
張方平看見衣著華貴又像是文士,先是行了禮才開口:
“相公,這些魚都是十二哥釣上來的,還是問十二哥能否答應。”
即使張方平知道宋煊為人豪邁,但他也不會假他人之慨來為自己做人情。
晏殊這才打量了一下正在剖魚的宋煊,見他殺魚都及其有儀態,而且長相上佳,一瞧就是個當官的好料子。
“十二哥,可否勻幾條魚填填肚子,我帶了些酒水和點心來換。”
宋煊瞥了一眼那個說話中年帥哥,開口:
“幾條魚吃了就吃了,何須來換,相公稍待,俺再釣幾條魚上來打打牙祭。”
“好好好。”
晏殊一下子就來了興趣,連忙喊仆人把他的魚竿拿來,坐在宋煊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