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玉看著絡繹不絕上山朝拜的百姓,多有感慨,“僧與僧之間,亦有差別。”
儋耳老祖不忍百姓受山路之苦,寧愿斷絕香火,也不愿百姓有性命之危。
發鳩山的山路比少咸山更崎嶇,稍有不慎便有墜崖之險。山上的幾位高僧,每日居于寺中,受香火滋養,全然看不見百姓之苦。
他們跟著百姓上山,找到少咸山的幾位高僧。
一聽三人來意,其中一位高僧嗤鼻一笑,“女人障重,難以成佛,貧僧是為了她好。”另一位高僧手持念珠,半瞇著眼,一臉不悅,“三位施主,她因何消失,與我們無關,請回吧。”
崔子玉上前想與幾人理論。
孟厭雙手合十,先她一步開口,“不知幾位高僧,可得空與小女子辯辯佛法?”
“施主請講。”
“佛平等說,如一味雨,隨眾生性,所受不同。這句是何意?”[1]
高僧云:“佛法平等利益一切眾生,只眾生受用不同。”
“為何受用不同?”
“關乎根機。”
“可曾提到男女之別?”
“不曾。”
孟厭高聲說不對,“可你們方才明明說女人障重,難以成佛。連佛陀釋迦牟尼都言一切眾生皆能成佛,幾位高僧卻拘泥于男女之別,不準伏樗修行。你們到底是為弘揚佛法,還是為世俗私心?”
幾位高僧面面相覷,崔子玉又驚又喜:“孟厭,你居然能記得住佛經。”
“我雖在打盹,但是認真聽過幾句。”后面的話,孟厭沒再說下去。她能記住這么多,其實是因佛圖涔三十年來,每回來地府,只讀一本《妙法蓮華經》,每回連誦七遍才走。
她每月績效墊底,每月被逼去聽。
聽了三十年,兩只耳朵早起厚繭了!
萬象佛六
孟厭頭回在五品官面前出風頭,下山路上,不時搖頭晃腦吟誦佛經。等念夠了,她回頭問崔子玉,“崔大人,我好似沒見你去過講經臺聽佛經。”
崔子玉語氣平淡,“哦,本官績效多到用不完。”
“你有多少績效?”
“上千分是有的。”
孟厭:“誒?地府的績效不是每月一清嗎?你怎會有上千分?”
崔子玉奇怪地盯著她,“五品以上仙官,可積績效,你不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