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定睛打量,心下一思索,大概猜到三人因何而來,“你們是想問伏樗的事嗎?”
“對!”
婦人自稱雁姑,是趙遠弘八年前娶的新婦。
院子中,有一個白發男子抱著一五歲孩童搖頭晃腦,望著天傻笑。
雁姑走過去,拉著男子的柔聲道:“弘郎,帶著歷兒回房去吧。”
趙遠弘依言抱著孩子離開,崔子玉忙上前拉他。雁姑眼疾手快,伸手攔住她,“他已忘卻一切。你們問他,不如問我。”
雁姑口中的伏樗,心善、念善、行善,像是個菩薩。
她爹娘早亡,便帶著妹妹伏湫在鎮上四處找活計。她活得艱難萬分,卻時時行好事做善事。
伏樗與趙遠弘自小定親,感情甚篤。
十二年前,兩人成婚。但不到一年,因廬郡太守的女兒守寡在家,有一日路過岐山鎮,瞧上了趙遠弘。趙家爹娘有心借兒女親事,攀附廬郡太守,便讓趙遠弘與伏樗和離。
可惜,趙遠弘深愛伏樗,不愿與她分開。
趙家爹娘槌床大怒,見勸不了兒子,將伏樗羞辱一番后,休棄遣返。
自此,孔雀東南飛。
世間一對有情人,一瘋一死。
孟厭:“你為何覺得伏樗死了?”
雁姑回房取來一封信,“伏樗常留信給我。最后一封信中,她言辭懇切,央求我幫她照拂妹妹。”
三人接過信一看,信中確實如雁姑所說,是一女子的訣別信:
“雁姑,我已下定決心,萬望你能幫我照顧湫妹。”
崔子玉:“她下定了什么決心?”
雁姑:“不知。我們的往日書信,只提佛法,不曾提其他事。”
房內的趙遠弘久不見雁姑入內,似瘋子般舉著木棍沖出門。
雁姑見他如此,向三人道了一聲抱歉,笑吟吟走上前奪他的木棍,“弘郎,我在。”
“樗娘,我以為他們把你趕跑了。”
“沒有,我與客人說幾句話便回房,你快回房陪歷兒。”
趙遠弘“嗯嗯”兀自應著,轉身邊回房邊喊“樗娘”。
院中剩下三人見此情形,面面相覷,“他不知伏樗已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