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京。
元朔十七年,清明。
天下人國之首的京城,在暗流爭斗十數年之后,終于迎來一片朝中安寧。
妖國成契安寧之時,人國大景動蕩;人國安寧時,妖國卻陷入了劍拔弩張。
仿佛成了一輪周期規律。
元朔帝做太子做了三十余年,不惑之年登基,如今也已近二十載了。
這位早已兩鬢斑白的皇帝,看上去精力還是那么矍鑠,雙眼有神,令朝臣們從不敢放肆。
早晨路過御花園,看見鮮艷的百花齊放,元朔帝趙思箴破天荒決定出城走走。
自甘畫地為牢近二十載的皇帝來了興致,司設監趕忙安排,生怕出現丁點過錯。
負責護衛的御馬監更是嚴陣以待,連司隸府退下來開始頤養天年的幾位老府牧也被驚動,最后組成隨行人員十名,這才隨皇帝喬裝出了宮城。
偌大宮城加上東西閣、正北的天禮寺,占地數千畝,人員過萬,宮監二十四司還是第一次這么忙活,心中生出奇異感覺。
御書房大太監曹洪換上一襲富翁管家棉袍,替已經久不曾著眼自己腳下風景的趙思箴介紹皇城。
皇帝著眼天下太久,竟是忘了這座巨城才是天下最繁庶美好之地。
“皇城之內值得一看的自然景觀當屬翠湖,湖面青翠、岸堤楊柳依依、白沙綿綿,南北東西長度皆達到三十里有余,橫貫皇城與內城,奴婢前些個日子休憩還曾去過呢,京師不少年輕人都樂意結伴前去踏青,男子女子在別的地方不敢交往太甚,在這兒卻是沒那般多顧忌,聽說看對了眼,當場就敢隨家見父母……”
元朔帝笑笑,“這已經是老傳統了,朕與皇后當年便是在翠湖游湖時見到,當時魏王還在京師……朕記得第二大內湖乃是茗池?”
御書房總管太監曹公公低腰應和著:“是哩,說來茗池的水更清澈,乃是魏王府后寶山白峰流淌而下,魏王府靠山倚水,奴婢替陛下宣旨去過兩回,可好了。”
魏王府獨攬茗池四分之一,剩下的景致其他府邸共享,位置比皇宮都不差,只是面積稍小,能不好嗎,曹公公心里念叨。
元朔帝神色平常,點了點頭,“太祖皇帝慷慨,朕的女兒將來無論去大梁還是在京師,也都不會委屈。”
“宸寧如今還在上林山?許久沒回公主府了吧,她還在怪朕上次禁她的足?!?/p>
曹公公不敢順著這話接,弓著身道:“不會的陛下,父母為子女謀劃,計長遠,若非宸寧殿下兩個月不出府,林世子又怎會想到fanqiang?”
林淵的所作所為全落在了宮監衛眼皮底下,上呈給皇帝趙思箴。
或者說,京師所有事情其實都瞞不過皇帝,只要他想知道。
趙思箴終于露出一絲自內而外的笑意,“那混賬小子膽子出奇大,一邊私會朕的女兒還想著老衛國公的孫女,朕聽說他那側妃是個識大體有能力的,幫襯著他穩固了京師王府與大梁親族關系?!?/p>
曹公公這下敢應和幾句了。
皇帝道:“不去翠湖了,去上林山,看看宸寧在作甚?!?/p>
“老大出關去了西北,老二出差去了江南,老三老四老五等人估計不是在宿醉便是花天酒地?!?/p>
曹公公又吶吶不敢接,轉頭吩咐車駕啟程出城。
上林山距離京師不算遠,御駕鼓足馬力,出了城不到半刻鐘便可睹見上林山青蔥欲滴的山林全貌。
或許是浩然清氣環繞,上林山樹木終年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