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景朝京師的百姓而言,國朝短短時間內發生的大事,實在令人目不暇接。
自元朔十六年初,到現在元朔十七年中,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朝廷所發動的大手筆,就超過了過往幾十年。
中央朝廷改革,由中書省發起的自上而下的養廉制度、各部官員互相論調體系、重新劃定田畝等等就不說了,壓抑了幾十年的皇黨與祖黨之爭之后,發生改變幾乎只要稍有學識的人,都能預料到。
然而,讓眾多在朝在野有識之士想不到的是,皇帝陛下會表現出一種近乎急迫的態勢,用以改變整個國家的弊病,司隸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也采用了相當粗暴的方式推行變革,將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員腐化之事拆解、審訊從立案到結案,往往甚至兩三日就結束。
很難說其中會不會造成冤假。
一時之間,也讓感覺自己以往不那么‘干凈’的官員不禁人心惶惶。
不止于此,朝廷不僅在內部發起變革,還在外部發起足以牽動全國百姓心臟的外務舉措。
景胡大戰、聯動西域、艦隊出海、深入南疆等等外部大事,居然同時發生。
許多上了年紀的官員,一時之間有點不堪‘鞭撻’了。
皇帝陛下,是不是有一點心急了?
朝廷吏治積弊已久、外部擴張萎靡不是一年兩年的狀況了,的確需要改變,可是如此大規模的動作,會不讓陛下的臣民們,難以跟上他的思想、步伐?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先解決內憂,再處理外患,這個道理是儒家王道與圣道貫徹人心的理念。
陛下卻偏要顛覆過往文明總結的規律,從中走出一條新路來。
既同時安內,又要對外擴張。
一些一時難以轉變思想,又上了年紀的朝臣們,暗暗苦不堪言又不敢明說,生怕因此丟了位置。
幾月以來,因為無法適應跟上皇帝陛下‘沖鋒號角’的大臣們,上到六部九寺的九卿大臣,下到地方區劃刺史、總兵,無一例外被毫不客氣的摘掉了烏紗帽,踢出權力中心。
做實事一時之間成了新風尚。
……
平章政事府。
年過七旬的謝老大人,端坐在自家通風舒爽的后堂,手邊矮桌上堆放著他半人高的中書省政務文章。
這位老大人年紀已經很大了,比陛下與前丞相秦成林還要大上十來歲,雖說有皇室賞賜的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丹藥,大概還能在任上干個二十年,直到九十歲乞骸骨;
但身體機能,總歸是無法和那些身強力壯,又有浩然氣護體的四五十歲壯年文臣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