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個方向,蘇娘子母女兩人琢磨起科考食盒。
為接下來會試考生做準備。
到時候京城會有好幾千考生,必然有市場,甚至可以作為常態。
每年一次的童試,以及三年一次鄉試會試,都能從中賺一筆。
點心好做,怎么湊成完整食盒是個問題,蘇娘子在這方面下了大功夫。
蘇副使撓頭,怎么全家都在忙,他成最閑的那個了。
西城兵馬司,寧郡王最近來的勤了些,遇到蘇副使時還多問了句:“你家孩子今年參加了童試?我怎么記得他年紀不大啊。”
蘇副使恭敬朝上司行李,寧郡王對他們一向不錯,自然要尊敬:“回郡王,犬子今年十二,第一次考童試,也就試試。”
寧郡王見對方如此恭敬行禮,強忍著沒躲開,只得輕咳:“這樣啊,能去考試已經很好了,不知道他師承何人?”
蘇副使認真答了,寧郡王摸著胡子道:“倒是沒聽說過,不過你家孩子天賦應該不錯,不該埋沒。”
“南城山家書院四五月份會招新學生,到時候本王給你一封舉薦信,讓你家孩子去那讀吧。”
山家書院?!
當真?
別說蘇副使了,陪在寧郡王身邊的其他官吏眼都紅了。
那可是山家書院。
南城不少子弟都想進去讀書,但機會極少。
人家只收天分好的,又或者勤學苦讀的。
從童試到進士,都能教導。
寧郡王可真好啊,對他們西城兵馬司的兄弟們格外照顧。
蘇副使知道那是什么地方,肯定不會推辭,趕緊朝寧郡王拜謝,激動道:“多謝寧郡王,屬下真是無以為報。”
“沒事沒事,你本就盡職盡責,本王不過舉手之勞。”
“再說,你家孩子十二歲就能去童試,可見不俗。”
寧郡王完成太子殿下布置的“任務”,心里稍稍松口氣,蘇家運氣確實好,能跟殿下走得那樣近,自己才是沾光了。
第二天一早上,寧郡王收到蘇家人另外一份謝禮,其中一份點心正是在皇上那吃過的拇指棗泥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