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沒關(guān)系,要不是你哥哥在這教書,他們也不會認識啊。”大伯娘是真心滿意這樁婚事。
讀書人啊,讀書人多好。
聽說蘇茵茵之前撮合的姻緣里,就有好幾個讀書人,什么秀才舉人進士的,那多好啊。
如果陸俊華也能考上秀才,她家以后有指望了。
蘇茵茵趕緊道:“真的別,我跟這件事沒有任何關(guān)系。”
蘇茵茵爹娘也道:“要這樣說,那是蘇顯撮合的姻緣才是,不要什么都往茵茵身上扯。”
“是啊,他們自己看上了,跟我們家沒關(guān)系啊。”
眼看二房一定要跟他們撇清關(guān)系,蘇大伯撇撇嘴,大伯娘臉上也不好看,反而道:“算了,反正回家第一樁事也辦成了。”
來了來了。
終于來了。
既然有第一件事,肯定有第二件,到底是什么,快點來吧。
蘇茵茵往哥哥身邊坐坐,等著對方出幺蛾子。
誰料蘇大伯竟然講起故事,還讓蘇奶奶配合他。
“想當(dāng)年,咱們蘇家在京城也是有頭有臉的點心鋪。”蘇大伯嘆氣,“可惜我不爭氣,沒能把蘇家點心重新振興起來。”
說到這,自然引起蘇奶奶的回憶:“是啊,最早的時候,蘇家傳下來五十多種手藝,如今也只剩二十八種。怪我學(xué)得慢,當(dāng)年我婆婆會的更多。”
說起當(dāng)年,大家氣氛沉悶了些。
蘇大伯裝模作樣的擦擦眼淚:“我還記得爹當(dāng)年在時,最大的愿望就是讓點心種類增多,雖說不能到五十多種,也至少有個三四十樣。可惜他遍尋一生,也沒找到太多方子。”
誰家方子都很金貴。
如今蘇家點心還能在北市存活,靠的就是祖?zhèn)魇炙嚒?/p>
想要增加品類,難上加難。
這可不是現(xiàn)代知識大爆發(fā)的年代。
蘇奶奶想到之前,無奈道:“也是沒辦法,當(dāng)年沒有這樣好的日子,大家飯都吃不起,命都保不住,生意差了,日子自然也差,所有人日子都不好過。”
提到這一點,蘇指揮使點頭,蘇娘子同樣感慨。
他們都經(jīng)歷過那段時間。
蘇家大兒媳婦開口道:“奶奶,公婆,蘇家最早的時候,怎么會有那么多點心方子啊,是自創(chuàng)的嗎。”
蘇大伯嘴角壓不住笑,終于說到正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