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承宇和江沫沫的死,在學校里掀起了軒然大波。
顧家動用了強大的關系,將這件事的影響力壓到了最低。
新聞報道也只是含糊其辭地稱之為“情侶糾紛引發(fā)的意外”。
但校園論壇里,關于這件事的討論卻從未停止。
各種版本的猜測層出不窮。
【太可怕了,沒想到顧承宇是這種人,一言不合就動刀子。】
【我聽說是因為江沫沫劈腿了,才把顧承宇逼瘋的。】
【樓上別瞎說,我聽到的版本是,顧承宇本來就有精神病,江沫沫是無辜的受害者。】
很快,話題就引到了我的身上。
【說起來,顧承宇之前不是跟許梔在一起嗎?怎么到了江沫沫這就變得這么極端了?】
下面立刻有人回復。
【那還用說,肯定是顧承宇不夠愛許梔唄!男人只有在面對真愛的時候,才會失去理智。】
【我倒覺得,是因為江沫沫魅力更大,能把男人逼瘋,也是一種本事。】
【同意,許梔那種平平淡淡的,哪有江沫沫會玩。】
我看著這些評論,內(nèi)心毫無波瀾,甚至有些想笑。
朋友也小心翼翼地來問我:“梔梔,你跟顧承宇談過,他他真的那么可怕嗎?”
我沒有回答。
我的腦海中,閃過了另一個被遺忘的畫面。
前世,一個和我同系的女生,在接受顧承宇的表白不到一個月,就從學校的教學樓頂跳了下去。
她的遺書上只寫了一句話:我受不了了,放過我吧。
所以,我雖然利用他,但我沒有半分愧疚。
因為他并不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