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林牧詢問,陳澤仁停止敘述抬起頭看著他說道。
“根據我族世代口傳,那兩本古籍撰寫的年代應該是在遠古時期的。
但由于我先祖侯莫陳光當時并沒有要得古籍,且后來也沒有再見過,所以具體是什么時候并沒有傳給后人。
再有,即便就算曾經真的有過考證,但歷經這么多代族人的口傳之后,也難免失傳了很多內容。”
林牧點了點頭,表示同意陳澤仁的說法。
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不管是古跡還是文化,許多已經淹沒在消逝的歲月之中。
“你繼續說。”
陳澤仁收回目光,依舊看著那本族譜,繼續說道。
“先祖侯莫陳光、慕容恪、慕容霸以及那位友人各自所取一件遠古遺物之后便沒有再繼續西行狩獵,策馬返回了前燕。
之后的兩年之間,四人分別來往、相安無事。
在這期間,慕容恪與慕容霸兄弟算是長大成人,開始各自統領一方兵馬。
而作為家臣的先祖侯莫陳光便正式追隨在慕容霸賬下。
公元344年,在整個鮮卑族內發了一起重大的事件。
由于政見不同,原本情同手足的慕容部與宇文部之間產生縫隙,導致整個鮮卑族內成為了兩派,其他部族也分別站位,
事件越演越烈最終鬧的一發不可收拾,雙方拔刀相向、勢不兩立。
終于在344年秋,慕容皝親自帶兵攻打宇文部族長‘宇文逸豆歸’,雙方在宇文部總部‘紫蒙川’進行決戰。
那時候,慕容垂已經是十八歲的少將軍,帶領一方兵馬,先祖侯莫陳光便在其中。
整場戰役殺了整整兩天兩夜,最終宇文部不敵慕容部被攻破都城。
攻進城后,慕容皝帶著眾人馬直逼宇文逸豆歸的住所,及時將想要逃走的宇文逸豆歸以及家眷圍在垓下。
慕容皝親戰宇文逸豆歸,而他的兒子們分別去剿殺想要逃走的家眷和族人。
最終結果,慕容皝親自手刃了宇文逸豆歸,而那些想要逃走的家眷和族人也被殺的幾乎一個不留。
在宇文逸豆歸逃走的家眷與族人之中,其中一個就是當年與先祖侯莫陳光及慕容恪、慕容霸兄弟前往阿古拉樹林的那個友人。
這友人的姓名便是宇文陵。
他原本已經被眾兵士團團圍住,插翅難逃。
但世間的巧合就是這樣,帶兵圍住宇文陵的人偏偏就是與他一起長大,并且有手足之情的慕容霸。
慕容霸念及舊情、于心不忍,堪堪放走了他。
這一放便真的是自留后患,放虎歸山。”
其實陳澤仁從一開始到現在所說的全部歷史,林牧從書籍上大致都了解過,甚至敘述中所有提及到的歷史人物,林牧都全部知曉。
但卻沒有陳澤仁說的這般詳盡,這般精彩。
所以才一直聚精會神的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