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后,李世民步履匆匆,直入御書房。
不多時,戴胄急趨而至,開門見山:
“啟稟陛下,如今國庫存糧,僅夠十萬大軍支用一月。”
李世民揉著發痛的額角:“此事實乃朕一時失察,未料吐谷渾竟會鉆此空子。這幫蠻夷,倒叫朕刮目相看了。吃一塹長一智,此番教訓,朕記下了。”
“此戰若起,恐成膠著之勢。若任其踏入境內,縱使取勝,亦是慘勝。軍士口糧尚在其次,戰馬若無飽食,如何追得上草原輕騎?新薯可曾計入?”
戴胄回道:“除卻留作種糧,臣已竭盡所能,實無余裕!”
李世民沉重地點了點頭。餓死事小,種糧斷不可動!誰又能料到,吐谷渾偏偏選在這個節骨眼上發難?
他思忖片刻:“實在無法,便調遼東存糧應急。兩月之后,再予補還,令彼處暫忍一時。”
“陛下,此法恐難施行!”戴胄連忙道,“遼西河一帶存糧本就不豐,大半已調往高句麗諸地。高句麗山高路險,征調轉運,耗時恐需三月之久!”
此路不通,李世民頓覺頭更痛了。真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如今大唐府庫充盈,偏是糧草短絀!
“陛下,或可向民間借貸。”戴胄提議,“眼下百姓家中皆有存糧。朝廷立下字據,約定歸還,百姓應無抵觸。雖所得未必豐厚,然支撐兩月軍需,當可勉力為之。”
眼下也只能如此。李世民道:“兩月之期,或可支撐。屆時新糧將熟,或能接續。此事由你速辦!”
“臣遵旨!”戴胄領命而去。
隨后,李世民又召見杜如晦。
“杭州那邊,可有音訊?”
太子李承乾赴杭州養馬一事,所知者寥寥。
李世民全權交由杜如晦督辦。近時戰事頻仍,他亦疏于過問,今日方得細詢。
吐谷渾精于騎戰,此役馬匹之要,尤勝兵卒。
彼處水草豐美,戰馬膘肥體壯,耐力驚人,可長途奔襲。
加之其軍多著輕甲,馬匹負擔極輕!
此戰,大唐馬匹絕不能落了下風,否則必失先機!
杜如晦回稟:“前日密報方至。杭州馬坊,數月前已步入正軌。陳迎新斥資數百萬貫,購得良馬三萬匹!如今馬坊戰馬,已達六萬之數。太子殿下信中言道,更換飼喂之法后,所養戰馬,竟比尋常戰馬強健倍余!”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閃:“速傳信太子!命他調用所有堪用之馬,火速送抵前線!此事著他親自督辦,不得有絲毫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