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是耍。流。氓,不要理他。”季無修看向黎然,
“不用怕他,有我呢?!?/p>
家長和老師對付熊孩子不方便,小學生出馬正好。
后來,季無修專門去了一趟黎然的幼兒園。
也不知道他和那個熊孩子說了什么,從那以后那孩子再也沒敢欺負過黎然。
那件事情以后,黎然越發崇拜季無修,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去找季無修,睡前最后一件事也是找季無修。
小黎然經常半夜溜到季無修的被窩里,朝他說自己在幼兒園里發生的事情。有時候說著說著困了,就窩在季無修被窩里一起睡,有時候不那么困,就會和對方親一下臉頰互道晚安。
那個時候的黎然打心眼里覺得,認識季無修真好。
這是他童年里,最高興的一件事。
2·疏遠
小孩子之間的友情總是來得又快又直接。
但這樣的感情也不總是那么牢固……
黎然對季無修的疏遠,是從聽到家里傭人的議論后開始的。那日他躺在兒童房的小帳篷里睡覺,醒來的時候無意聽到了兩個傭人的交談,說黎先生對季無修那么好,是因為那是他的私生子。
“私生子是什么”那天晚上黎然問爸爸。
黎父并不知道傭人的議論,只當兒子是從哪兒聽來了新詞匯,便盡量客觀地朝他解釋了一下。
黎然結合著父親的解釋,和傭人的議論,終于“弄清楚”了季無修的來歷……等黎父發現問題耐心朝兒子解釋時,黎然已經疏遠了季無修好些日子。
誤會澄清了,但兩個小朋友的關系卻沒有和好如初。
這段關系里,最初一直是黎然主動,季無修性子本就內斂,再加上家里遭遇了變故,很難主動親近別人。實際上,對小黎然的接納已經遠遠超出了他自己的預期。
但這件事情之后,黎然不那么主動了,季無修則是不會主動。他們的關系就此陷入了一種微妙的狀態中,不遠不近,不親不疏。
具體點來說就是,黎然出去郊游時還是會在小書包里帶兩份零食,他有的季無修都有。小黎然嘴硬心軟,面上不搭理季無修,卻從不會讓人難堪。
哪怕兩人偶爾發生口角,他頂多也只是說“不和你玩了”之類的,從不會說一些“你家”
“我家”之類傷人的話。
黎然性情被寵得有些恣意,天性卻很善良。
季無修起初也不算了解黎然,兩人疏遠的那段日子,他每天晚上依舊半開著門,但黎然再也沒過去找過他。有好幾次,晚飯后他都想好了借口邀請對方,但話到了嘴邊卻始終沒說出口。
他不知道該如何主動朝人示好。
尤其是面對黎然,那樣明亮恣意的小孩,估計也早已和他玩膩吧
季無修覺得自己無趣又孤僻,黎然此前的友情對他來說簡直是饋贈。再想要更多,那可就有點貪心了。
但季無修有一個優點,他足夠耐心,也足夠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