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過來的人,也是個舉人,不過他考上之后,
爹娘接連去世,自然不能做官,一直到今日才有機會。
能來做教諭還是因為紀楚提出的條件“苛刻”。
既要為人誠懇,踏實做事。
還要態度開明,鼓勵女子讀書,以及不反對蜂農用縣學。
這幾個條件下來,宋教諭他三叔,只能想到一直丁憂在家的孟懷魯孟舉人。
為何這樣說?
自然因為前幾條還好說,鼓勵女子讀書更是不是問題,但凡聰明點的家族,都不會讓女兒當睜眼瞎。
最后的與蜂農同用縣學,才是最大的問題。
那些人找的理由也有點意思,大概都在說:“若說農戶用圣賢地,還情有可原,蜂農不過是匠非匠,是商非商,也不是純粹的農戶,實在不妥。”
說白了。
嫌棄人家既是匠人手藝,又要做蜂蜜買賣,所以有辱圣賢地。
挑來挑去,只有孟舉人還不錯,他氣質溫暾,與人和善。
而且外祖父母家是做起皮貨生意起家,至今也是如此,所以對這種農業副業并無太大惡感。
最重要的是,他對學問有些追求,同樣認為讀書就是讀書,讀書最重要的是明理。
在這點上,宋大人覺得他跟安丘縣縣學有幾分相似。
能找來這樣的人,確實花了一番功夫。
孟懷魯帶著家人來時,其實還有些不敢置信。
他自考上舉人之后,一直丁憂在家,都絕了做官的念頭。
得知安丘縣有空缺,不少人都出去走動,他都沒去找老師問問。
畢竟安丘縣今日不同往日。
誰都知道,來這里做教諭,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即使條件苛刻,也有人愿意捏著鼻子認。
那可是安丘縣。
十個考生一起考上的安丘縣。
明年就是鄉試了,誰知道又會有什么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