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錢的目的,不就是為了過好日子,沒必要本末倒置。
白婆婆年紀大,一聽就知道紀縣令的意思,連連點頭。
是了,還是先顧著自家吃飽穿暖。
而且用蓬松的棉花代替蘆花,她看著也好,那棉絮更保暖。
該說的說完了,白婆婆開始回憶自己腦海里的棉花知識。
她一點也不藏私,都到她這個年紀了,能有些作用,那是非常好的。
再說還是為紀縣令做事。
他們整個沾橋縣的百姓,誰不感謝紀大人給他們做的事。
從貪官污吏,再到匪賊,還有那些大戶。
一件件事情,都讓他們的日子好起來。
都做到這種地步了,還擔心他們冬天過得好不好。
救濟院眾人說起話,滿是對紀大人的敬佩。
為了紀縣令,無數人都愿意赴湯蹈火。
畢竟她這輩子也沒想到,失去的農田還能回來,還是自家的。
白婆婆從棉花播種開始講起。
“麥子收獲在五月份,收完麥子,立刻就能種棉花,但也有一個要求,必須澆地,讓土地處于shi潤。”
“如果收完麥子就下場雨,是最好的,不過聽說咱們縣已經在修水渠了,到時候肯定有水用。”
白婆婆一邊說,紀楚一邊記。
播種之前要shi潤地面,水多了,種子長不起來,水少了連芽都不發。
接著是施肥。
“最好是骨粉,就是牲畜骨頭磨成粉,白疊子最喜歡這個。”
棉花對翻耕也有要求,必須深耕,還要深翻,土地平整。
不僅如此,還有土壤稀碎均勻,上虛下實,田間更不能有雜草。
一條條說出來,紀楚跟傅書吏的筆都沒停。
這些經驗太寶貴了。
都是沾橋縣一代代農人積累的寶貴經驗。
紀楚甚至有點后怕,差點就要失傳。
幸好還有最后一個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