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并非商賈,不能只看純收入,眼看各個環節上,有多少人因此受益。
先是蜂農,一箱蜂蜜的價格差不多是三錢銀子,三箱以上,家里收入就不少了。
而且今年就算投入了成本制作了蜂箱,等明年就不必再做,是凈利潤。
此般利好不用多講。
再是中間的工人,制糖作坊各項活計的女工們,以及負責長短運輸的男工們。
每人每日按照工種不同,能得十文到五十文不等。
整個羅玉村,無人不因此受益。
也正因如此,羅玉村能去私塾的孩子也更多,家里大大小小孩童,都能去聽課。
最后再看這近五千兩的收入。
自然是買水車的銀錢。
到時候各個村里,都能分一些,以后澆水灌溉,能省不知多少力氣。
跟隔壁縣打完交道,再看自家縣,怎么看怎么順眼,怎么看怎么神清氣爽啊。
這制糖的買賣,真讓他們做起來了。
紀楚心情一好,又寫信給傳說中的匠人蔡先生,告訴他自己馬上就攢夠銀子,讓他務必把水車備好。
兩人如今的信件有來有回。
主要是紀楚確實有新奇的點子,那蔡先生不得不回。
幾封信下來,頗有些筆友的感覺。
陶樂薇進到書房時還有些不好意思,她其實就是想問問,那制糖作坊的差事可有疏漏,她好盡快補上。
紀楚笑著道:“怎么會有,便是我來做,也就這樣了。”
這自然是極好的夸贊,陶樂薇都有些雀躍,開心道:“那就好,我一定盡快完成。”
陶樂薇說做就做,以后幾乎日日都在制糖作坊待到很久。
主要是時間緊張。
那么多糖需要趕制,需要的人手極多,而且只能趕在這個時間做,因為再過一段時間就要割麥子了。
到時候多數人肯定選擇去收割麥子,制糖則會耽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