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換上。”
沈從儀把身上的官服換了,和蘇壹一塊坐在御賜的芙蓉簟上吃西瓜。
蘇壹一只手摸涼席,另一只手給他扇扇子,“這玩意不愧是御賜的,就是比一般席子涼快,你多吃兩塊西瓜,降降暑。”
沈從儀幾口吃完一塊西瓜,拿起一旁的shi帕子擦手,“今年二月蒙古韃靼軍圍困寧夏,邊關發來急報,幸得駐守總兵寧陽侯豐霖領兵作戰經驗豐富,這才虛驚一場。皇上下令八月初要我奉旨前往寧夏固圓衛,同寧陽侯豐霖一同規劃邊關防務。我這一去最遲明年才能回京”
蘇壹揮動扇子的手一頓,那他豈不是要和沈從儀分開了?
沈從儀道,“哥哥陪我一同去固圓吧。”
蘇壹微微一愣,想著一同去固原也行。他有生意在那邊,之前發生叛亂,他只收到了那邊傳來的信件,借著這個機會親自去看看也不錯。
蘇壹還沒來得及說話,沈從儀一把抓住蘇壹的手,“我想讓哥哥和我一同前去。”
前往(捉蟲)
自從蘇壹做了玻璃坊的管事之后,他的名頭徹底在京都官宦人家的圈子里響亮起來。
玻璃坊排隊安裝玻璃的人家太多,著急裝玻璃窗就得人家就得想辦法另辟蹊徑。
可蘇壹是太子的人,即便有人真想使壞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于是眾人紛紛打聽蘇壹喜歡什么好上門送禮,這一打聽就發現蘇壹此人了不得。
鄉野農戶出身的小子,憑著一手做墨的手藝,開鋪子,辦工坊,建商隊,生意是做的風風火火,如今京都最火爆的棉綢莊也是蘇壹的產業。
這還不算完,蘇壹憑一己之力把契弟沈從儀送進了大儒李簡正的門下,沈從儀九歲時被李簡正收下做學生,之后考上狀元,入翰林院。
蘇壹此人不但有錢有眼光,還極其樂善好施。
在平安府時,就是有名的慈商,修路造橋、辦學堂、建慈幼堂,還向寒門學子提供免費的閱書局。
這幾年凡是平安府一帶中考的寒門學子,就沒幾個不曾受過蘇壹恩惠的。
因此蘇壹明明是滿身銅臭味的商人,卻在讀書人口中名聲卻極好,而且據說玻璃和鏡子的方子也是蘇壹提供的。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太子會把玻璃坊主事的職位給蘇壹,但也有不服氣想要暗中挑撥的,這半年來玻璃坊不知賺了多少錢,他們就不信蘇壹不會中飽私囊,即便蘇壹真清白,他們難道就不能按個罪名到蘇壹身上?
可是當他們深入調查玻璃坊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他們從來沒見過這種經商模式。
玻璃坊的經營模式和所有人想的都不同,其中各種規章制度嚴明,各級管事、工人的職權和各項干活流程也極其嚴格。
不僅如此,他們了解到其實玻璃坊并不是蘇壹的一言堂,在蘇壹等管理層之下還分七房,分別為賬房、生產房、采購房、營銷房、開發房、質檢房、人事房。
在七房之外,還有監管房和審計房,監管房的人隸屬于內庭司禮監,審計房里則是戶部的人。
可以說,整個玻璃坊是蘇壹、司禮監、戶部三方共管。
司禮監是皇帝的人,戶部是太子的人,有兩個大佬坐鎮他們就是再想插手攪和也做不到,只能干巴巴看著玻璃坊賣出越來越多的玻璃,賣玻璃的大部分錢都流向了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