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高鼻深目,多須黑面的匈奴族大將越群而出,單膝跪地:“末將在!”
苻堅正色道:“彭刺史,你這些年來一直獻平定淮南之策,這次,孤給你一個機會,讓你把這個目標實現,兗州兵馬十四萬,交與你指揮,你的任務,是在東線兩淮之地,發起進攻,有機會則攻取兩淮,沒機會則牽制晉國江東兵馬,使之不能加入襄陽戰場,明白了嗎?”
彭超面露喜色:“謝天王信任,末將一定攻取兩淮!”
苻堅沉聲道:“各位,王丞相不在,大家要各司其職,為國盡力!”
所有所臣子們齊聲應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退朝之后,所有的臣子們都快步而走,只有慕容垂和姚萇拖到了最后,二人相視一眼,走到無人之處,慕容垂笑道:“自古惟名與器不可假人,天王把龍驤將軍一職給了姚兄,豈非天意乎?”
姚萇笑著搖了搖頭:“咱們是一路人,慕容將軍,攻下襄陽,咱們才有機會,勉之!”
慕容垂的眼中閃過一絲耐人尋味的光芒:“天王大恩,將百倍報之!”
ps:也歡迎大家來我的qq群多與我互動討論,群號818116794(普群),933794235(v群,需要粉絲值驗證)有不定期的歷史講座和討論。
結伴投軍入北府
東晉太元六年,九月。
已是秋高氣爽之時,田間的糧食已經被收割一盡,忙碌了大半年的農人們,開始成群地聚在一起,吹牛練武,水牛趴在田里,悠閑地甩著尾巴,拍打著身上的牛虻,好一派寧靜安逸的景象。
劉裕一身短衣,背著包裹,里面是幾件換洗的衣服,他的腰上纏著一個小布囊,里面裝著一百五十錢,這是他去廣陵的盤纏,今天一大早,他辭別了母親與兩個弟弟,即將奔向未知的前方,而現在的他,站在七里村前的一處小崗之上,回首故鄉,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一聲叫喚把劉裕的思路拉回了現實:“寄奴,等等我。”
劉裕不滿地勾了勾嘴角,看著滿身肥膘都在隨著奔跑而發抖,上氣不接下氣的劉穆之,沒好氣地說道:“死胖子,熟歸熟,我可丑話說到前面,要是從軍之后你再天天寄奴寄奴地叫,我就…………”
劉穆之哈哈一笑:“你就怎么樣?打我嗎?寄奴啊,你可是大丈夫,說話要算話哦,你說我可以這樣叫你的。”
劉裕嘆了口氣,恨恨地打了自己一個耳光:“奶奶的,怎么以前就說了這話呢?好吧,這下子我這個外號可要流傳出去了,連傖子,外鄉人都要知道啦?!?/p>
劉穆之笑著搖了搖頭:“其實這個外號沒啥不好。寄奴寄奴,也許另有一層意思呢?!?/p>
劉裕心中一動:“此話怎講?”
劉穆之收起了笑容,正色道:“這個寄,可以是寓居于人家的意思,也可以是英雄好漢暫時棲身的意思,寄人籬下也是寄,但只是大丈夫暫時不得志而已。當年漢高曾經不過為一亭長,韓信更是有胯下之辱,這都是他們發跡前的蜇伏而已,就是那石趙皇帝石勒,不也曾經做過奴隸嗎?與他們相比,你可算幸運的了?!?/p>
劉裕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所以你的意思是,我這個寄奴,就象盤龍一樣,只是暫時潛伏,一有機會,就可以一飛沖天嗎?”
劉穆之笑道:“正是如此啊。我們這京口啊,可真的是英雄輩出,有你這個寄奴,還有一個盤龍呢!”
劉裕的臉色一變,正要開口,卻聽到另一邊傳來了一陣笑聲:“哎呀,可算讓我們趕上了,劉大哥,你還沒渡江啊?!?/p>
劉裕微微一笑,看向了南邊的方向,官道之上,檀憑之和魏詠之,還有魏詠之的弟弟魏順之,這三人都是一身勁裝,手提齊眉棍,背上背著弓箭,結伴而行,他們今天沒有穿天師道的弟子服,一身的衣服洗的干干凈凈,雖然打了幾個補丁,但看起來神清氣爽,任誰見了,也要說一聲英雄好漢。
劉裕笑道:“要跟母親辭行,所以晚了一點,怎么,你們不去渡口,還要來這里繞一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