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平靜地揮了揮手:“好了,今天就到這里吧,大家回營后清點好兵馬糧草,我這兩天要到各營去巡視一番的。新兵訓練的事,還要有勞各位多費心盡力了。現在,散帳。”
當所有人都退出軍帳后,劉裕脫下頭盔,伸了個大大的懶腰,對著在一邊的角落里,奮筆疾書不已的劉穆之笑道:“死胖子,今天怎么這么安靜啊,都散帳了你還在那里記錄什么?”
劉穆之面無表情地說道:“在寫你準備發給吳地的檄文和詔令啊。還有就是給阿壽請官恢復爵位的上表呢。”
劉裕的臉色微微一變:“為何要現在寫呢,難道,你對我的決定有意見嗎?”
劉穆之輕輕地嘆了口氣:“別的事情都沒有問題,可是有一點,那就是無忌和阿壽的關系,你考慮過嗎?”
劉裕嘆了口氣:“我不是沒考慮過,以前大帥的手下,多半現在是無忌在統領,這也形成了我的兄弟,希樂的兄弟,大帥的兄弟這三股力量,維系著現在北府軍的平衡。但是阿壽畢竟手下是有五千精銳啊,這些是當年直接離開北府跟著他的,形同親兵護衛,我總不能借口這次的事,把這些人強行從阿壽的名下劃走,留著自用或者是給無忌吧。”
劉穆之正色道:“你自用也比現在這樣好。劉毅就算不滿阿壽也不會當面發作,但不排除他會去敲打一下無忌,無忌現在是京八黨三巨頭,建義之時也是出生入死,讓沒有參與建義的阿壽來取代他,換了誰在無忌這個位置也不會心服的。如果你真的要阿壽去當后援,那就不能再把無忌留在前線了,讓他去鎮守淮北,或者是回京城宿衛,至于希樂和阿壽的關系,得讓道規居中調解了。”
劉裕正色道:“現在已經來不及了,我讓阿壽去前線,其實除了要給他一個建功立業,報父仇的機會外,也是因為現在阿壽無功,甚至是惹禍回國之后,把他放在京城,只怕多方不合適,世家子弟們會以此為借口說我用人徇私,阿壽是標準的軍人,也跟世家子弟們處不到一起,到時候給人抓住把柄,甚至成為攻擊我新政的武器,那就麻煩了。”
劉穆之嘆了口氣:“所以,你寧可冒著阿壽和無忌起矛盾的風險,也要讓阿壽去打仗立功嗎?你就不擔心前線為此出事?”
劉裕微微一笑:“其實,阿壽真正的用處,是在戰場上,他是天生的戰士,只有打仗,才是最能發揮他本事的地方。把人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不就是我這個做大帥的本份嗎?”
湓口相持眾將議
劉裕看著劉穆之,繼續說道:“這回出征荊州,希樂和無忌部下雖然將士精銳,但桓玄那里還有猛將桓振,胡藩和魯宗之,尤其是那桓振,不僅有萬夫不當之勇,還非常狡猾,我當年在戲馬臺時都差點死在他手上。希樂和無忌都是主將,讓他們親自上陣與之單挑恐怕有所不妥,但阿壽和鐵牛卻是向來沖鋒陷陣在前的,有他們在,起碼可以在斗將的時候不吃虧。”
劉穆之笑了起來:“這點我倒是沒想到,不過,你說希樂會給阿壽這個打前鋒的機會嗎?”
劉裕長身而起,目光落到了帥帳中間的輿盤之上,喃喃道:“如果希樂進展順利,不用援軍也能打敗桓玄,那他不會給阿壽機會的,只是,桓玄手下不是沒有猛將,荊州又是桓家經營幾十年的老家,兵力上有優勢,希樂啊希樂,湓口之戰,你能打贏嗎?”
江州,湓口,西征軍大營。
這是一座水陸相連,橫斷大江的連營,足有二十余里之多,陸營之中,隊隊北府軍的精銳戰士,盔甲曜日,戰歌沖天,而江面之上,則是千帆競渡,遍布江上,雖然只有萬余人的規模,但足足能擺出五六萬人的聲勢場面。
可是離這里二十里左右的湓口,則有一座數量更大的軍營,上百條高大的樓船,沿江一字排開,鐵索連著這些戰艦,隔斷了整個江面,而兩邊的陸地營中,密密麻麻的楚軍將士,分據各營,哨樓,箭塔之上,盡是嚴陣以待的楚軍弓箭手,而一面“何”字大旗,正在中軍帥帳前,高高飄揚。
西征軍帥帳之中,北府軍諸將濟濟一堂,劉毅將袍大鎧,正襟危坐于帥位之后,這些天以來,他已經習慣了坐在這個位置,以一種傲視天下的目光,看著分列兩側的精兵猛將們,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左首
婷云隨軍有陰謀
何無忌說到慷慨激昂之處,滿面通紅,聲如洪鐘“如果我們不能迅速地突破湓口,直撲江陵,那就算打敗了何澹之,也會失去最佳的追擊時機,要是在讓桓玄在荊州恢復了元氣,那再想消滅他,就是難度百倍了。諸位,阿壽帶來的是援軍,是補充我們戰損的部隊,這當面之敵,還得是我們自己消滅,如果你們不愿出戰,那我就率我本部兵馬,自行出擊!”
劉道規的臉色微微一變:“無忌哥,別沖動,這個時候我們兵力不足,不可分兵。”
何無忌沉聲道:“建義之戰時,你大哥也帶了本部人馬分兵出戰,以至有羅落橋血戰,最后不也打贏了?就算分兵,我打頭陣,諸公繼之,不是比擺開來打更好嗎?還可以誘出敵軍的主力呢。”
劉道規嘆了口氣:“無忌哥,你若為先鋒,我愿率本部人馬繼之,甚至,我這里有一千前天師道的弟子,他們精于水戰,操舟行船如履平地,也先調給你使用了。”
何無忌哈哈一笑:“道規兄弟果然仗義,把全軍最好的三吳水手拿來給我用,我還有什么可說的呢?希樂,我們二人打先鋒,你看如何?”
劉毅微微一笑:“你們都決定了,我還能說什么,也好,長民兄弟,麻煩你率本部人馬從陸地出發,攻打敵軍陸上營寨,以為疑兵,而我率其他眾將跟在無忌和道規的軍隊之后,以為后援,這一戰,關系到我們是否能直取荊州,大家不遠千里地轉戰于此,建功立業,就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