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曜點了點頭:“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但另一個原因嘛,就是來這里,可以更方便地跟愛卿見面,現在朕想見愛卿一面,都不是容易的事啊。前些日子殷侍郎也去荊州上任去了,朕的身邊,現在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啦。”
說到這里,他看了一眼支妙音:“還好有師太能伴朕左右,為朕解憂。若不是師太這次想出的妙計,朕還真不知道如何處置劉裕呢!”
王恭連忙說道:“都是臣無能,無法為陛下分憂,請陛下降罪。”
司馬曜笑著擺了擺手:“王愛卿不必如此,現在你和殷愛卿都已經出鎮大州,手握重兵,隨時可以為朕做大事了。朕這次路過廣陵的北府軍營,曾經微服私察過,又在這里看到了劉將軍的部下,端的是精兵銳士啊,有你們這樣的軍隊,朕非常放心,劉將軍,朕一定會給你記功的。”
劉牢之沉聲道:“多謝陛下厚愛,牢之定不負陛下重托。只是牢之有一言,必須向陛下言明。”
司馬曜輕輕地“哦”了一聲:“劉將軍有何話,但說無妨。”
劉牢之正色道:“陛下,劉裕雖然出身北府軍,但是此人一向狂妄自大,不服上司的命令,以前謝相公在時,對他多加回護,我等將帥也無法對他執行軍法,所以讓他越走越偏,最后竟然暗通敵國公主,成為夫妻,這件事,讓北府軍上下都為之蒙羞,而作為一路領他的上司,我也非常痛心。”
“現在的北府軍,最大的任務不是短期內北伐,而是要為陛下清掃朝堂,除奸斬惡,所以,忠誠和服從是
妙音建言寄奴衛
司馬曜在說這話時,一雙眼睛緊緊地盯著支妙音那絕世的容顏,很想從她任何細微的表情變化之中,捕捉到她真實的心思。
可是支妙音的表情,卻沒有任何的變化,平靜得如同那一汪秋水,沒有一絲風兒的拂過,她緩緩地睜開了眼睛,看著司馬曜,淡然道:“陛下,貧尼自從落發時就跟您說過,以前的王妙音已死,而她對劉裕的愛,也隨之而去。現在這個世上的支妙音,是完全忠于陛下的,一切只會為陛下打算,包括在會稽王面前假意迎合,都是奉了您的旨意,難道這一點,陛下也有所懷疑了嗎?”
司馬曜咬了咬牙:“我當然相信你說的話,但是,但是你畢竟拒絕做我的皇后,有時候我一直在想,是不是你對劉裕余情未了,才會…………”
支妙音嘆了口氣:“陛下,關于這點,貧尼已經說過很多次了,那個陷害我們家族,在暗中掌控您的國家的可怕組織,那些個躲在陰影黑暗之中的陰謀家人一日不除,貧尼就算嫁給您,也是前皇后王法慧的命運,貧尼不想就那樣在深宮中給人害死,所以,現在這樣以支妙音的身份在外面助您,才是對您最有利的事情。這些年來,難道貧尼為您做的事情,您還不知道嗎?”
司馬曜的臉上閃過一絲愧色:“對不起,妙音,是我不好,胡思亂想,你可別往心里去。不過,剛才王恭說的很明白,劉牢之更是直言劉裕不可控制,你說劉裕會站在我的這一邊,為國家出力,為什么他們不這樣認為?”
支妙音微微一笑:“劉裕必然會為國效力,這點我從來不曾懷疑過,只是二位大人剛才說的也沒錯,準確地說,劉裕有自己的判斷,不是冰冷的木偶,他會為陛下的北伐大業拋頭顱灑熱血,也會為陛下討伐作亂的亂臣賊子,但是,絕不會跟王刺史那樣,主動提兵進京清君側,引發內戰。”
司馬曜冷笑道:“那不就還是不肯為朕出力嗎。現在國家的當務大敵是會稽王支持的王國寶這些亂臣賊子,他們收受賄賂,結黨營私,敗壞朝政,甚至你說的那些陰謀世家,也很可能他們參與其中,我不可能等他們的證據確鑿再下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到時候只要朕一道手詔,請王刺史和殷刺史提兵入京,將這些賊人全部拿下,誅殺就行了。”
支妙音嘆了口氣:“既然如此簡單,又何必讓外兵入京呢,陛下不能命令在建康的宿衛兵馬做這些事嗎?”
司馬曜一時語塞,過了一會兒,才搖頭道:“你明知道京城的兵馬掌握在王國寶和王緒的手中,朕無法調動。”
支妙音正色道:“自古外兵入京,都是致亂之源,您的詔書,無法辨別真偽,王國寶他們可以說是矯詔,如果陛下公開下詔,他們可能狗急跳墻,提前發難,先控制住陛下,這點不知陛下想過沒有。”
司馬曜怒道:“他們敢!朕是天子,絕不會屈服于他們這些小人,就算刀劍加身,也絕不做漢獻帝那樣任人擺布的傀儡!”
支妙音淡然道:“陛下有寧折不彎的君子氣度,貧尼佩服,但是小不忍則亂大謀,想想前朝,曹髦也曾經同樣寧死不屈,甚至出動宮中侍衛去攻打先帝,可是結果如何呢,還不是兵敗身死,最后江山易主。陛下為了能奪回大權,已經忍了這么多年,眼看現在希望在眼前,為何還要賭這口氣呢?”
司馬曜剛才因為激動而脹紅的臉色,稍稍平復了一些,他點了點頭:“你說得對,是朕一時沖動了,不過,既然宿衛兵馬不聽命于朕,而外兵又一時遠水難救近火,總不能讓朕就這樣偷偷逃出京城,到外藩去號召天下兵馬勤王吧,現在朕給盯得這么緊,要不是這次借口看格斗,也無法來這彭城呢。”
支妙音微微一笑:“所以這時候,就體現出劉裕的價值了啊,這可是貧尼思量再三才想出的辦法,只有他,才能救陛下于危難之中!”
司馬曜的精神一振:“你的意思,是讓劉裕來宿衛京城,保護朕?”
支妙音正色道:“不錯,劉裕是絕不會打內戰的,因為內戰一開,生靈涂炭,只怕再無北伐之力,但是他忠于大晉,如果讓他帶著肯跟他去洛陽的生死兄弟們一起宿衛京城,保護陛下,他是萬死不辭的。有劉裕和這些猛士在,負責皇宮內衛,即使是有千軍萬馬,也難以一時攻陷,這點,在洛陽之戰,包括之前的多次戰役中都得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