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點了點頭:“明白了,不過我們現在是有功才給爵,無功不受祿,對于韓家最后的處理,還是要看他們在此戰中的表現。臨朐一戰,韓氏沒有出動大批的軍隊助慕容超,算是識相,如果這回能主動解救那兩千多百姓,我是可以不再追究他們多年來效力胡虜的過往。妙音,你真的有辦法救回那兩千多百姓?”
王妙音微微一笑:“韓范當時就是多了個心思,知道這兩千多百姓是這場大戰的引子,事后有沒有和談的可能,就要看這兩千多人是不是能保護得好。所以他主動向慕容超進言,說是要教授這些人學習禮樂,為他重組那個皇家樂隊,慕容超也答應了,這幾個月以來,韓范一直是派了自己的門生韓杰,帶這些人在太學里學習禮樂,順便也保護了這些人的性命,還避免了這些人給鮮卑兵將們分散為奴,以后無法尋回的結果。”
“我私下里給韓范的回應一直是讓他找機會把這些人贖出或者是救出,這算是韓家為大晉立的大功,做到了自然一切好說,做不到那就會視為與慕容氏同罪,所以,在臨朐之戰后,韓范就跟我約定了接頭的方式和地點,他會讓韓杰親自帶著這些俘虜,到城南與我們會合,而司馬國璠,就是去接頭地點,把這些俘虜們救回的。”
劉穆之笑了起來:“妙音啊妙音,你好偏心啊,來軍中也就一個多月,居然也學會了爭搶功勞這一手啊,這可不好。為了那個司馬國璠,值得嗎?”
王妙音輕輕地嘆了口氣:“老實說,這也算是一種妥協和交易,這次北伐,我以皇后的身份,代司馬德宗御駕親征,連玉璽也帶出來了,那必然要對司馬氏有所讓步才是,司馬國璠作為司馬氏宗室子侄中的代表,不給他立功的機會,恐怕難以讓司馬氏諸王滿意,之前臨朐之戰中,他臨陣逃跑表現不佳,若是這次再不給他機會,只怕…………”
說到這里,王妙音粉面微微一紅:“還有就是臨朐之戰時,你我在臺上…………”
劉裕嘆了口氣:“你的擔心有道理,這個時候,不能讓司馬氏站在我們的敵對一邊,讓司馬國璠立點功勞是可以的,在戰場上,這些人指望不上,如果我給庾悅混功勞的機會卻不給司馬氏,那以后你在宮中的處境也會困難。現在前方有什么消息傳來嗎?如果這些百姓給救回來,那我可以同意與南燕和談,不過,條件就得由我開了。”
分散鮮卑習農事
王妙音的眼睛微微地瞇了起來,看著劉裕:“裕哥哥,你能告訴我,你想開的條件嗎?”
劉裕點了點頭:“我要開的條件,就是南燕的所有鮮卑民戶,全部遷移到吳地或者江北,由國家劃出土地安置,其子弟由國家出資,供他們上庠序學漢語,而成年壯丁則分散進新的移民村落,莊園,由漢人老農專門教他們農耕之法,三年或者五年內對這些人免征稅賦,之后再五年內稅賦減半。至于鮮卑的貴族,部落頭人們,可以讓他們去新的村落當村長或者是里正,其子弟集中到京城去學習,慕容氏一族可以抽選出五千戶作為軍戶,每戶出一丁從軍,組建一支鐵騎部隊,這支部隊可以編入北府軍,作戰立功后,也可以加入京八黨。”
劉穆之與王妙音對視一眼,二人都有些驚訝,劉穆之皺眉道:“你這是連燕國的一個傀儡地位也不保留,直接是要把他們滅國嗎?”
劉裕搖了搖頭:“他們本就是大晉的臣屬,作亂稱帝這么多年,給中原造成了這么多苦難,如果按我以前的性格,根本不會接受所謂的投降,而是直接會把他們斬盡殺絕,至少,也是對那些天師道的死硬黨徒一樣,罰沒為奴,以贖他們的罪。”
“但現在考慮到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們要滅的可不止一個南燕,這只是一個開始,如果真的對胡人斬盡殺絕,只怕日后遇到的抵抗會越來越激烈,我們漢人與他們胡虜的不同,就在于我們施仁義講恩德,不能一切都靠暴力解決,不然的話,今天我們這樣屠戮胡人百姓,明天可能就會自己內部也是這樣以殺止殺,那下次的天下大亂,就會很快到來。”
“齊魯之地是圣人故鄉,尤其是要講教化蠻夷,使之歸順,當年姜子牙和周公到來時,雖然是王師,但只是少數,這里遍是兇殘野蠻的東夷部落,但幾百年下來,都成了諸夏子民,就連孔圣人,也曾經是商朝遺民,最后卻是順從了周禮,拋棄了自己商人以前野蠻,殘忍的那些人祭和人殉之類的老規矩,這就是從心底里敬服,同化,而要做到這些,顯然不能是單純靠殺戮來達到的。”
劉穆之笑了起來:“想不到寄奴你現在也是行圣人之道啊,這和戰場上殺伐果斷的你,實在是反差太大了。不過,你這樣給鮮卑民戶那種超過我們漢人百姓的待遇,就不怕本國百姓有意見嗎?”
劉裕搖了搖頭:“這點我也反復考慮過,鮮卑一族自入中原以來,向來不事生產,只服兵役,而且習慣當了強盜去搶劫擄掠漢人,以至于到了現在還不知農事,甚至不分五谷。我和慕容蘭曾經也在中原和草原上的不少胡人部落里呆過,其實天下的普通百姓都是差不多,那種帝王將相想爭奪的權勢富貴,無論是漢人這里還是胡人那里,普通人都是很難有的,大家都是想有個安穩日子,能平靜地靠自己的雙手勞動為生。”
“只是鮮卑部落頭人為了一已私利,不停地發動戰爭,他們不讓自己的族人從事農作生產,只把他們當成sharen機器,久而久之,鮮卑族人就不會耕作了,我們這回滅燕之后,就是得盡量打散他們的這種部落關系,不能再讓以前的部落酋長,頭人們繼續對部眾們發號施令,讓普通的鮮卑族人,分散加入我們江北和吳地的各個莊園,這里去個三戶人,那里去個五帳落,在百戶以上的村子里,仍然是少數,但和漢人一起耕作種地,那不用幾個月就會知道農事了。我相信,他們會慢慢地變得跟我們漢人一樣,以耕作為生的,就象這齊魯之地現在的百姓,千年之前不也是斷發紋身,不知五谷的蠻夷嗎?”
王妙音勾了勾嘴角:“只是鮮卑人一向驍勇善戰,幾百年來一直是非常優秀的兵源,你真讓他們這樣務農為生了,是不是有點可惜?”
劉裕沉聲道:“不,這不可惜,我們能打敗他們,就說明我們有更好的軍隊,更優質的兵源,這一戰下來,北府軍的威名將會傳遍天下,而天下的才勇之士,也會給北府軍的戰功和戰后的豐厚回報所吸引,前來投軍報國。我們是不會缺乏精兵猛士的,鮮卑戰士,多是要靠騎兵見長,但我們讓他們務農之后,他們再象以前那樣不事生產,天天騎馬的機會并不多了,不會騎馬作戰的鮮卑人,那還不如我們漢地選拔的步兵呢,對他們來說,學會農事,掌握生存技能,才是更重要的事。”
“何況,我還給慕容氏部落留了一支部隊,可以讓他們出五千子弟,也專門劃分出一軍的戰馬給他們,甚至連將帥都可以由他們慕容氏擔任,畢竟俱裝甲騎仍然是威力強大的兵種,一下子取消掉也有點可惜,對于慕容氏部落,還是要給些特殊的優待,要不然,估計他們也不會這么容易投降的。”
劉穆之點了點頭:“我建議可以組建兩萬人左右的鐵騎部隊,由劉敬宣掛帥,給慕容氏單獨一軍,五千人的名額,而其他三軍,則由老北府將士加入,我們漢人老農要教會鮮卑族人農事,那他們慕容氏的騎士們,也應該把俱裝甲騎的戰法教給我們的戰士吧,寄奴,我記得你當年,不就是從慕容蘭那里學來的騎兵戰法和騎術嗎?”
劉裕微微一笑,順便掃了王妙音一眼,只見她的嘴角輕輕地勾了勾,顯然,這讓她產生了不太愉快的回憶,劉裕道:“這點戰后再考慮吧,不過,俱裝甲騎裝備昂貴,消耗巨大,大戰之余要保留多少這樣的鐵騎,還要看到時候國家的財政情況,再一個就是大量的戰馬需要廣闊的草原,現在只有青州有這種條件,如果在這里組建大騎兵軍團,那稅賦,戰馬,糧草和平時的維護,又是個dama煩,這點我們只有以后慢慢討論解決,但可以先定出這樣的軍隊編制,以安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