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袍咬著牙:“這個道理,我比你清楚,不過,劉裕不會只圍不攻的,我只有讓他見識到我守城的厲害,才能讓他打消強攻的想法。還有,這回讓張綱跟著你一起去后秦,只要姚興答應出兵,可以讓張綱留在后秦一年,為后秦打造守城的機械,助嶺北守城。”
陶淵明睜大了眼睛:“你確定要把木甲機關術傳給后秦?”
黑袍搖了搖頭:“這個不會給他們,但讓張綱幫他們做點守城器材,還是可以的,羌人愚蠢,天性又懶散,這種攻守戰具,幾乎是完全不會,我先派個巧匠幫他們做點守城弩車,投石機之類的東西,助他們能守住嶺北,也算是拿出誠意了,姚興現在同樣需要外力相助,如果南燕完了,可就沒人再幫他了。”
陶淵明笑了起來:“還是師父想的周全,不過,要是后秦兵馬真的來援,難道劉裕會坐視不管嗎?還有燕軍若來,也得通過豫州北邊,從中原東部的陳留,梁國等地進入南燕,若是劉毅中途截殺,那可怎么辦?”
黑袍冷笑道:“我要的就是劉毅出來。淵明,其實后秦和北魏的援兵,是不能真正指望的,我都在野戰中打不過劉裕,你以為秦軍就行?”
陶淵明的臉色一變:“那師父你的真正想法是?”
黑袍輕輕地嘆了口氣:“劉毅若是鎮守建康,恐怕我的老伙伴是不敢輕舉妄動的,但若是秦軍想要穿越豫州進入南燕,那劉毅必會擔心秦軍趁機攻取他的地盤,一定會帶兵北上,坐鎮豫州,嚴陣以待的。”
陶淵明笑道:“所以,主公就可以在建康起事,一舉控制朝政,斷了北府軍的回歸之路?”
黑袍搖了搖頭:“不,現在還不是時候,斗蓬絕不會在這個時候把他多年在建康城中的力量發動的,那意味著跟劉裕的最后決戰,在這之前,他會用別的力,那就是嶺南的天師道,還有晉國的司馬氏。”
陶淵明的眉頭舒展了開來,笑道:“果然,繞來繞去,還是要這兩路人馬,只是何無忌和劉道規兩員大將鎮守在五嶺之北的湘州之地,天師道想要成事,恐怕也沒這么容易吧。”
黑袍的眼中冷芒一閃:“我相信斗蓬一定會有周密的布置和計劃,如果劉裕長期被我拖住,而劉毅又揮師北上,那天師道的機會就來了,當年他們可以一夜之間連陷吳地八郡,今天也一定能兵出五嶺,打劉道規和何無忌一個措手不及,一旦能擊敗晉國防備他們的正面兵馬,那劉毅只能迎擊或者退守建康了,這時候,晉國內部所有舊勢力,無論是姓桓的還是姓司馬的,甚至吳地的天師道舊部,都會群起響應,那時候,劉裕不撤兵也不行了。一時他匆忙退兵,我就會象當年慕容垂追殺桓溫一樣,教他片甲也不得還回晉國!”
陶淵明笑了起來:“可這樣不還得是求助于主公嗎?你剛才可是說寧可死也不向他低頭的。”
黑袍擺了擺手:“那不一樣,主動向他求救那是向他低頭,但要是我這里拖住劉裕,給他奪權創造機會,就仍然是平等行為了,我如果能反擊得手,大破劉裕,那這一戰的所有損失,也會事后補回來,又重新會有跟他平起平坐的本錢。關鍵的區別就是,要不要主動向他求救,如果我不求救,能靠自己守住廣固迎來轉機,那他就不敢凌駕于我之上。”
陶淵明深吸了一口氣:“明白了,但是我這回是奉了他的命令前來問你要不要他幫忙的,按說我現在應該要回建康才是,你現在要我去后秦求救兵,我總得有個理由才是。”
黑袍“嘿嘿”一笑:“你之前多次前往后秦過,還有比你更合適的出使人選嗎?何況,你這回的任務,可不止是去后秦,在那里辦完事之后,你還要去一趟西蜀。”
陶淵明的臉色一變:“去西蜀做什么?譙縱恐怕不敢出兵的。蜀人不愿出川作戰,這點你最清楚。”
黑袍冷笑道:“蜀人是不會出兵,但桓謙呢?你去見譙縱手下的候暉和陽昧,他們聽我的號令,告訴他們,天師道會出兵北上,直取建康,西蜀要想活命,唯一的機會就是放回桓謙,讓他荊州趁亂召集舊部,合力攻取江陵,而西蜀也可以趁機東出巴郡,奪取白帝,進可順流而下入江陵,退也可保西蜀門戶,至不濟,桓謙放去荊州,也省得這樣關著不殺浪費糧食。”
放出桓謙亂荊雍
陶淵明的眉頭微微一皺:“放出桓謙?這怎么可能呢。譙縱可是關了他好幾年了,連幾次姚興派使者要求放人,他寧可損害和后秦的關系,也不把桓謙從龍格監獄放出,現在這個時候,又豈會放人?”
黑袍微微一笑:“此一時,彼一時也。桓謙當年從荊州逃去后秦時,姚興對他禮遇有加,但不給實官,更不給他兵馬反攻荊州,這才讓桓謙起了離開之心,后來譙蜀建國,他主動請求去西蜀,因為后秦當時還算跟東晉維持了面子上的和氣,沒有公開為敵,甚至姚興還送了南陽十二郡以示好劉裕。在這種情況下,桓謙不可能靠了后秦的力量報仇,去同樣公開叛亂自立的西蜀,就是唯一的選擇了。”
陶淵明點了點頭:“只是他太心急,去了西蜀后,就是到處禮賢下士,收買人心,甚至招兵買馬,這就讓根基不穩的譙縱起了疑心,將之拿下囚禁。但現在跟當年的情況也無大的差別,難道譙縱這時候把桓謙放出來,能做什么?”
黑袍自信地說道:“你就沒有考慮過,為啥當年譙縱沒有直接殺了桓謙,而是關到了現在?明知一個野心勃勃,在自己國內也不安份的家伙,明明寧可得罪后秦也不放人,但又不殺,這是為何?”
陶淵明雙眼一亮:“是為了有朝一日,時機成熟時,放他回荊州作亂?”
黑袍笑了起來:“淵明果然一點就透,不錯,西蜀相對于東晉,太弱小了,只靠荊州的兵馬,就能輕松地滅了他們,而后秦的援軍卻是不能次次指望的,要想長期穩定存活,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荊州亂起來,讓晉軍無暇西顧。”
“荊州是桓氏經營多年的地盤,雖然桓玄無能,給劉毅所消滅,但畢竟北府軍在這里根基尚淺,桓氏的舊部故吏眾多,感念桓家恩情,或者說對于桓楚滅亡后,自己家族利益受損有所不滿的人不在少數。北府軍實力強大,荊州安寧時他們不敢作亂,但一旦有機可乘,荊州不穩,那這時候的桓謙,就是超級武器,可以派上大用場了。”
陶淵明笑道:“那得是后秦出兵,或者是嶺南的天師道起事,打到荊州,才會有這樣的效果。你是說,后秦到時候可能攻擊雍州,引發荊州的內亂,給桓謙可乘之機嗎?”
黑袍勾了勾嘴角:“后秦在中原的洛陽有幾萬兵馬,如果關中部隊再來幾萬人,那雍州的魯宗之壓力會很大,他并非北府軍嫡系,以前是桓玄的人,只不過看桓楚要完蛋才轉而投降,劉裕并不信任他,他也防著給北府軍吞并,這幾年來一起在雍州事實割據,不允許外軍進入。可雍州現在不過一個南陽盆地,戶口不過三萬,兵馬不過兩萬,要是碰到后秦起大軍來攻,是很難防守的,一旦雍州失守,那荊州必然不穩,四處的桓楚舊部就會趁機起事作亂。當年你死我活的司馬氏和桓氏現在合流了,很多人在姚興的包庇下已經長期秘密訓練,只缺一個領頭人,而桓謙則是桓家現在最正宗的繼承者,甚至可以說是最后的桓家嫡流,眾望所歸,只有他去了荊州,才可能讓各地的舊部土豪們齊心效力,掀起大的動亂。”
陶淵明正色道:“那譙縱就不怕桓謙得了荊州以后向他報復?”
黑袍微微一笑:“譙縱并不是那種不思進取之人,只是蜀軍戰斗力低下,又不愿意離鄉作戰,所以只能圖個自保,但一旦有機會攻取巴郡甚至是江陵,他也不會放過大好機會的,上次劉敬宣伐蜀失敗,退兵之后留了鮑陋,時延祖,文延茂諸將佐退保巴郡白帝城,不過兩三千人的前哨部隊而已,又有不少是之前楊承祖的降卒,只是出于忌憚后面荊州的劉道規,譙縱才不敢出兵攻打。”
“但若是荊州本身就亂起來,劉道規自保不暇,那譙縱一定會派兵出川,攻掠巴郡,甚至進一步進取江陵的,放出桓謙,可以試探,進可跟進奪荊州,退可趁亂奪巴郡,怎么也不虧的,蜀人不愿出戰是不想打沒有回報的敗仗,如果是能打贏,有擄獲,那也不會這么抵觸的。這個道理,你跟譙縱講明白,再讓候暉,陽昧去游說蜀軍大將譙道福,一起向譙縱進言,一定能成功的。”
陶淵明有些意外:“譙道福?要找他做什么,候,陽二將是建國的功臣,位高權重,有他們說話就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