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的眉頭一皺:“這么說來,劉毅是比劉裕更危險的敵人?還披了層盟友的皮,讓我們失去警惕?”
玄武點了點頭:“是的,在我看來就是這樣,劉裕雖然明面上公開地反對世家,提出這套功爵制度,但他并不會在吳地這個世家根基最深的地方貿然奪地,這幾年也就是在江北這些以前未開發的地方圈地,搞他的各種新政,現在他去北伐南燕了,以后恐怕會越來越北。就算折騰,也跟我們吳地老世家關系不大,反倒是劉毅,哼,今天他終于暴露自己的野心了,他真正想要的,是世家領袖,是想做曹操!”
青龍的臉色一變:“難道劉毅還有不臣之心,想謀朝篡位?”
玄武點了點頭:“這個人的性格,就是不會居于任何人之下,哪怕對劉裕也是如此,他能文能武,心狠手辣,做事幾乎不講底線,酷似曹操,桓溫之流的絕代梟雄,如果真的讓他扳倒了劉裕,那一定會走上桓玄的舊路。這點,我勸各位一定要有清楚的認知,以前他跟世家合作,是因為力量不足,加上需要拉幫手對付劉裕,可現在,世家對他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連謝混和郗僧施都只能算是他的手下,而非同盟了,我想,他很快就會有新的舉動!還會有,新有朋友!”
目標鎖定陶淵明
白虎的臉色一變:“玄武大人,你的意思是…………”
玄武的眼中冷芒一閃:“你們覺得,劉毅會怎么看黑袍?”
朱雀訝道:“他在上面不是說了么,黑袍是大敵,要留給劉裕消滅,我想這應該是他的心里話吧。在這個地方,他連自己想當世家領袖的真實想法都公開了,不太可能說謊。”
玄武冷冷地說道:“我沒覺得他有強烈地要置黑袍于死地的想法,倒是從他話里的意思,似乎是想借這次劉裕北伐,來檢驗一下黑袍的成色。畢竟,這個黑袍也是在這次北魏的宮變中才
多年迷局漸理清
朱雀眨著眼睛:“自保?是因為陶淵明以前作為黑袍的手下,跟桓玄有很多見不得人的暗中交易?比如說幫他收拾了殷仲堪,比如說幫他勸回劉婷云?甚至,京口建義那次,陶淵明好像站在桓玄一邊,撲滅了歷陽和建康這兩路吧。這事后來知情的人如殷仲文,卞范之,曹靖之等人都死了,現在已經是無人可以對證。”
玄武冷笑道:“還有那刁逵也是知情之人,建康那次起事,陶淵明是在桓玄遇刺時到了桓氏宗廟,出首的劉毅那個不爭氣的大哥,隨后又親自去歷陽,指揮刁逵他們拿下了諸葛長民,但他一直隱身暗處,知道他這些事的,除了桓玄外,就只有卞范之,刁逵這幾個核心謀士和爪牙,連殷仲文也不知道陶淵明的底細,還以為他跟自己一樣不過是個文人呢。”
朱雀長嘆一聲:“所以,當陶淵明知道桓玄必敗后,就得除掉桓玄滅口,以保全自己?”
玄武點了點頭:“以劉裕對兄弟之情的看重,如果知道建康這一路的失敗,是因為陶淵明的出賣,那一萬個陶淵明也不夠他砍的,就看他上次滅王愉滿門的那個狠勁,陶淵明必死無疑,他也是深知劉裕的這個性格,所以一定要保護自己,因為桓玄一旦落在劉毅或者是劉裕的手中,為了保命肯定會把這些事全給抖落出來。”
說到這里,玄武勾了勾嘴角:“大家再想想江陵城給桓振奪回后,劉毅派毛修之和陶淵明復奪的那次,卞范之在城陷時zisha,以此公之前屢次逃脫,桓玄死后還會繼續輔佐桓振復國的表現看,他是這樣會輕易放棄的人嗎?當時毛修之和陶淵明失散,找到卞范之時他已經死了,而陶淵明是唯一在場的人,我不相信這世上有這么巧合的事,唯一的解釋就是…………”
朱雀搶答道:“就是陶淵明利用了卞范之對他的信任,趁其不備親手殺了卞范之滅口。卞范之是桓玄和桓振的頭號謀士,恐怕以前陶淵明做的一些見不得人的事,他也知道,所以光是桓玄死了還不夠,卞范之也必須死!”
青龍長舒了一口氣:“這樣一分析,一切都合理了,陶淵明必是那黑袍的手下無疑,負責對桓玄的輔佐和拉攏,但黑袍最后不舍得就這樣讓桓玄去死,還想保他,讓桓玄北逃后秦,以后繼續利用他的影響力在荊州造成麻煩,但陶淵明不敢冒這個險了,他怕桓玄一旦落到北府軍手中,會供出他來,所以選擇了刺殺桓玄滅口,只不過,這一刺殺,被黑袍親手擋下,破壞了!”
白虎點了點頭:“應該就是如此了,黑袍當時也不可能完全委任陶淵明,自己很可能就是在暗中監視,就象上次在會稽時,暗中監視王凝之一樣。到了關鍵時候,他出手救下桓玄,但也沒有辦法再派人保護桓玄,或許,那毛修之在江上截殺桓玄,也會是陶淵明的一個后招布置,總之桓玄死了,但黑袍應該也沒有為此殺或者是出賣陶淵明,因為后來陶淵明仍然可以活動,還可以殺了卞范之,看起來,他也接受了陶淵明的做法,犧牲掉桓氏,來保全自己的這個手下。”
朱雀冷冷地說道:“可是為什么他不助桓振成事,割據荊州呢?”
玄武正色道:“當時桓家大勢已去,桓玄才是荊州士庶們公認的首領,桓振雖然打仗的本事很高,但在人望上根本無法與桓玄并肩,桓玄死后,他的失敗是注定的,幾場戰斗的勝利也只是延緩桓楚的滅亡而已。現在看來,黑袍后來讓陶淵明臥底桓振那里,不是真的要輔佐桓振,而是要來個移花接木!”
青龍的眉頭一皺:“怎么個移花接木?你是說…………”
白虎笑道:“讓桓振連勝幾仗,聲勢大振,這時候再讓劉毅出手,奪取江陵,擊殺桓振,如此一來,劉毅就成為西征的首功之臣,之前更是可以讓何無忌大敗一場,劉道規也跟著兵敗,這樣三大將出征,兩個失利,劉毅收尾,就顯得他功比天高了。這一仗的決勝手,在于陶淵明引毛修之夜襲江陵成功,端了桓振的老窩,那借此大功,陶淵明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賣劉毅一個天大的人情,從桓玄手下轉換門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