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覆哈哈一笑:“只怪我家長輩錯信了你爹,還有那些該死的晉國官吏們,就象我們始終錯信了你一樣,以為你身為京口豪杰,被那些高高在上的狗官和世家子弟欺負,壓制,總應該起來打破這個不公的世道,結果,你和你爹都寧可維護這早該滅亡的晉室,甘心當他們的走狗,算我們眼瞎!”
說到這里,徐道覆勾了勾嘴角,沉聲道:“其實想想也不奇怪,你劉裕的所有榮華富貴,都是晉國給的,就象你爹一樣,你們把一個京口小小的功曹,還有你祖輩的什么掛名太守,當成多大的官一樣,其實還不就是在京口當個農夫和小吏嗎?這點好處,就把你劉家給收買了,一個不交稅的吏員,可以免賦役,然后就幫著司馬氏的朝廷去壓迫其他的鄉(xiāng)鄰,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而我們徐家也好,盧家也罷,在天下未亂之時就是中上層的士族,早就明白了這些道理,自然不會看得上這點好處,這就是我們和你的區(qū)別!”
劉裕冷笑道:“你們想要的,不過是原來在北方時的那種人上人的特權而已,本質上,你們是眼紅那些世家高門而已,恨的不是建康城的世家,而是恨自己為什么不是這些世家,徐道覆,你在京口最后的時候,雖然只是個孩子,但已經靠著暴力和威脅,強迫了幾十個少年加入你的手下,你不想著給這些窮苦人家的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而是成天帶著他們去橫行鄉(xiāng)里,欺負鄉(xiāng)人,甚至去搶那些孩子們好不容易摘來的野果,采集的野菜,這就是我最后找你約架的原因,而打掉你的兩顆門牙,就是對你行為最好的報復,讓你長長記性?!?/p>
徐道覆一咧嘴,透風的大嘴中,看出他的血盆大口,惡狠狠地說道:“上層的世家高門靠你爹這樣的鄉(xiāng)吏,基層官員來欺負整個京口百姓,你不去對這些真正的狗官下手,只會沖我出氣,哼,劉裕,告訴你吧,我拉攏這些孩子,不是為了欺負一些孩童,而是要盡量壯大我的隊伍,讓他們聽我的號令,最后一起加入天師道,因為我家大人早就說過,這南方東晉的權力,早就被建康世家所瓜分,再無我們其他士族的機會,只有推翻了整個朝廷,改天換日,我們才有出頭之機,所以,我們徐家,和盧家,還有其他的十余家,就是紛紛出動,要么是加入天師道,要么是在京口特色新生力量,以備將來之需,劉裕,這才是真正的建義,是為我們這些底層草根,打出一份自己的天地!”
劉裕厲聲道:“夠了,不要為自己的天生反骨和野心欲望找借口,只會讓我更不看起你,徐道覆,你們家和盧循家再怎么,在京口也不是最窮困的那一批人,甚至,你家的條件,家境要比我家好得多,我爹雖然在我記事之前就去世了,但是我們京口人都知道,他為官清廉,從不用手上的那點官職和權力為我們家謀私利,反觀你們徐家,哼,連官職都沒有,卻是在京口到處借著欺騙新來的流民而圈地雇人,幫著天師道到處招搖撞騙,還引誘了很多人變賣田產,加入了天師道,你們家從來沒有真正地為底層草根做過事,只是在利用他們,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野心和目的!”
細說多年恩怨事(二)
徐道覆的臉上橫肉都在跳動,銅鈴大小的眼睛惡狠狠地瞪著,那缺了門牙的血盆大口里,喘著粗氣,厲聲道:“劉裕,你懂個球啊,我收伏這些草根孩子,讓他們知道,只有跟著神教走,才能脫離苦海,入我神教,只要交五斗米就行,但一人有難,全教相助,尤其是你爹這樣的狗官來收稅抽丁之時,就是神教教友之間的互助,才能避免很多家破人亡的慘劇,我才是救京口百姓,而你父子,則是幫著朝廷,幫著當官的,來欺負京口窮人!”
劉裕冷冷地說道:“朝廷在京口本就有國策,京口之民皆為軍戶,從朝廷分地耕作,不用交稅,只需要服那兵役而已,在我們少年時,東晉已經太平了近二十年,沒有大的戰(zhàn)事,而我們從小長大的環(huán)境,比起之前,也已經好了很多,倒是你們這些妖賊,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挑起叛亂,搞亂天下,不知有多少人因為你們而死,就象盧悚之亂,先是想拉攏京口鄉(xiāng)親們隨他一起作亂,結果無人響應,逃到京城后還不死心,拉攏了那些京城的反賊想要潛入皇宮行刺,結果還是被破獲了,如果真的讓你們得手,一時僥幸殺了皇帝,難道你們以為就可以以一些神棍的身份登基為帝,掌握大權?真是想多了!”
“大晉的皇帝死于非命,或者說被弒殺的不止一人,但是一個皇帝沒了,從宗室中再選一個繼位就是,只要天下還是姓司馬,就是大家有共主,就是天下穩(wěn)定的前提,你們害死一個皇帝,最多也就是造成天下戰(zhàn)亂,各個勢力擁立不同的司馬氏宗室爭奪一番,最后還是會有個新的皇帝,而天師道,則會因為叛亂而給斬盡殺絕,盧悚的行刺失敗,對你們才是好事,不然你們早就給株連九族了?!?/p>
徐道覆哈哈一笑:“沒什么,司馬氏的皇帝本就是傀儡,給世家控制在手里,當一個只會在圣旨上蓋章的工具而已,劉裕,我還得謝謝你爹的告密,因為他,我被神教提前接走,和盧循一起,成為了教主的弟子,更是被天道盟秘密培養(yǎng)成為使徒,從此我得以學到最上乘的兵法,這就是我以后成為天下戰(zhàn)帥,所向無敵的原因!”
劉裕微微一笑:“鼠目寸光,什么兵法兵書戰(zhàn)策,都不過是前人戰(zhàn)斗經驗的總結而已,兵法之妙,在于運用,而不是拘泥于成式,我從小在京口聽戰(zhàn)斗故事學到的兵法,比你在天道盟學到的,管用得多,要是真的靠兵法就能打遍天下,你又怎么會敗在我的手中,輸過這么多次,沒贏哪怕是一次呢?”
徐道覆冷笑道:“那不過是你運氣好罷了,我贏你也不是沒有過,就象是在海鹽之戰(zhàn),我設下埋伏,引你上當,你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沒,要不是你最后詐敗裝死,這會兒早就成我的刀下之鬼了,還有就是建康之戰(zhàn),我可是早就看破了你的那些虛招,就是要登岸焚舟,跟你決一死戰(zhàn),以你當時手中的兵力,是根本擋不住我的進攻,只恨那盧循,惜命保身,不敢拼命,才讓你僥幸勝利!”
劉裕平靜地說道:“那是因為你們這些野心家,反賊聚到一起,以力稱雄,從無忠誠信義可言,就象天師道,不管怎么說,當年孫氏一族對你們有救命之恩,授業(yè)之德,你們不思回報,反而在失敗之際,接受了天道盟的唆使,火并了教主孫恩,哼,這天下任何人都有理由殺孫恩,只有你們兩個沒有,如此狼子野心,忘恩負義,盧循又怎么會真正地信任你呢?”
徐道覆的臉色變得很難看,眼中黑手若隱若現,而大手也是緊緊地握著金剛巨杵的杵柄,一言不發(fā)。
劉裕的眼中冷芒閃閃,沉聲道:“徐道覆,你們在成年后回到京口,雖然助那刁逵為虐,但我仍然嘆服于你們當時學成的本事,希望你們能把這種本領用于正道,用于保國安民,拯救天下蒼生,這也是我在北府軍中愿意與你們成為戰(zhàn)友的原因,從淝水之戰(zhàn)到五橋澤之戰(zhàn),我是真的把你們當成了戰(zhàn)友,因為我覺得雖然你們跟我理念不合,但起碼愿意放下恩怨,為國效力,我們也確實一度合作,打到了河北之地,我以為,帶著你和盧循打回老家,讓你們可以回歸故土,能讓你們放下那些不切實的野心與貪念?!?/p>
徐道覆厲聲道:“河北之地,中原之地,本就是我們的故土,談何是你的恩惠與施舍?晉國司馬氏無能,諸王相爭,最后使得這些地方失陷于胡虜之手,他們就算組織軍隊北伐打回去,也不過是贖罪之舉,談何于我們有恩?神教和天道盟才是我們的恩人,劉裕,你可以對晉國感恩戴德,但我徐道覆,對晉國,只有恨,沒有任何受過的恩。這就是我和你的區(qū)別?!?/p>
劉裕勾了勾嘴角,冷冷地說道:“你的天師道也好,天道盟也罷,都不過是有權有勢的世家貴族們,暗中建立的地下組織罷了,如果沒有世上的百姓,農夫,你們又如何能生存?每天所吃之糧食,所穿之衣物,難道是你們家張?zhí)鞄煱l(fā)功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那些世家貴族們想要修長生,甚至是有些人想要修仙不死,這才會用手中的這些權勢,資源來跟你們這些妖人交易,讓你們可以設立道場,不交稅賦,甚至可以把那些戰(zhàn)爭中的孤兒從小收養(yǎng),以為后續(xù)弟子,所以,你們就借著這種混亂,大肆在亂世中想要擴張自己的實力,只有戰(zhàn)亂不斷,你們才有源源不斷的孩童可以作為后續(xù)之人,徐道覆啊,你自己是這種給收養(yǎng)的孤兒,這種無父無母的滋味,就這么想轉給別人嗎?”
徐道覆瞪著眼睛,厲聲道:“這一切都是給你們這個黑暗的朝廷所逼的,我自從加入神教的那天,就立下誓言,要親手消滅晉國司馬氏,為我死去的長輩們復仇,誰為司馬氏效力,誰就是我的死敵,劉裕,這就是我一回京口就想要你命的原因!”
細說多年恩怨事(三)
劉裕哈哈大笑道:“徐道覆,你是不是腦子進水了?司馬氏的晉國,自三國以來,結束了百年亂世,三分歸晉,這是天命,而雖然后來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以至于永嘉大亂,神州傾覆,但仍然是元皇帝司馬睿南渡建康,在世家高門的支持下延續(xù)了大晉,也給當時天下處處淪陷于胡虜鐵蹄之下的漢人百姓,找到了最后的寄托與歸宿,就連你們徐家,以前可是在北方的士族,為何要千里迢迢南下,到東晉京口落戶呢?你的祖輩們都認的司馬氏皇帝,到你這里就不認了,你算老幾?比你祖宗都要牛嗎?”
徐道覆臉上青一塊白一塊,氣急敗壞地叫道:“一派胡言,我祖輩們是因為中原大亂,胡人兇殘,沒辦法活下去了,又不甘心成為胡虜的奴隸,這才冒死南下,到了南方,司馬氏諸王為了爭奪王位而制造八王之亂,這才會有后來的五胡亂華,他們早就不配坐天下了,就算北方的胡虜,也比他們更有資格統(tǒng)御萬民,我們祖輩來南方是為了尋找英雄之主,或者是自保,可不是追隨他司馬睿來的,就算司馬睿,還有以后的司馬氏皇帝,也不過是傀儡而已,從來沒有實權在手,哼,劉裕,你現在不也是這樣嗎,找個不能動不能說話的白癡當傀儡,實際上就是你自己要掌權!”
劉裕笑著擺了擺手:“徐道覆,這是天命,你不懂的,司馬氏三分歸晉,結束了百年亂世,安定了天下,有大功于天地之間,所以晉國當立,后來雖然有八王之亂,但是元皇帝在天下大亂之中,能在南方站穩(wěn)腳跟,延續(xù)漢人衣冠和生氣,同樣是有大功于天下,這也是東晉當立的條件,至于東晉歷代皇帝,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掌大權,這些很多是因為亂世之中軍閥們擁兵割據,尤其是荊州,在我消滅桓玄以前,從王敦到三庾到桓氏,都是如同敵國,而江南之地多是歸了世家大族的莊園,以王佐之功,成為了自己的獨立地盤,所以朝廷能管轄的地方太少,并非是皇帝無能,這更多是有野心的賊子們和虛君實權的世家高門惹的禍。”
“這中央失權,地方坐大的惡果,終于在后面暴露出來,桓玄篡位,禍及天下,更是有你們這些天師道的妖賊們趁機作亂,打得江南一片蕭條,在這種情況下,又有孝武皇帝暴斃,今上身染怪病的情況下登基為帝,給了桓玄篡位的機會,而我,一心忠于朝廷,不僅率軍驅逐了你們,還趁機建義,推翻了桓玄,復興了大晉,這是大晉天命所歸,三興司馬氏的天意,今上的皇帝之位,早在我復晉之前已經確立,并非是我擁立了他,而是他本來就是天下之主,我既然要復晉,自然也是要他回歸原位,拿回屬于他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