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的聲音有些謹慎,但藏不住好奇。
桑渺沉默了一瞬,輕輕地笑了笑,語氣平靜:
“因為他活得已經(jīng)足夠好了。”
“你們問我,為什么不阻止?”
“因為我愛他。”
“愛他,所以尊重他的決定?!?/p>
“他不是脆弱,而是清醒?!?/p>
“他的身體越來越差,連最簡單的翻身都困難,他知道未來只剩下衰弱和病痛?!?/p>
“他不愿意那樣活著?!?/p>
“所以他提前做了選擇?!?/p>
“你們覺得可惜?!?/p>
“但他從來不覺得?!?/p>
“他帶著尊嚴離開?!?/p>
“這,是他最好的結(jié)局?!?/p>
整個采訪室,安靜得落針可聞。
沒有人能反駁她。
沒有人能否認,沈煜的一生,已經(jīng)足夠完整。
沈煜的安樂死,成了學術(shù)界、醫(yī)學界、倫理學界討論的熱門話題。
但漸漸地,爭議平息,人們開始真正關(guān)注——沈煜這個人。
他留下的書、論文、研究成果,再次成為話題。
——以及,他和桑渺的愛情。
他們的故事,被翻出來,被討論、被書寫,甚至被改編成了紀錄片。
在紀錄片的最后一幕,桑渺站在尼亞加拉大瀑布前,微風吹起她的長發(fā)。
她回頭看著鏡頭,嘴角輕輕上揚。
“他一直在我心里,從未離開。”
畫面漸漸暗下,最后浮現(xiàn)出沈煜寫給她的字:
——“要開心。”
——“要自由?!?/p>
——“要活得比我久一點,再久一點。”
沈煜去世的半年后,桑渺終于走進了自己的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