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鏈呈現非自然螺旋,僅在
35khz
磁場中活躍。”
“非自然螺旋?”
林野湊近看插圖,圖中微生物的形態與顯微鏡下的氣泡結構驚人相似。書頁邊緣有行鉛筆批注,字跡與祖父日記如出一轍:“北極與南極的冰芯,在
618
米深度出現通源微生物
——
它們是能量場的共生l。”
就在這時,顯微鏡的探頭突然發出刺耳的蜂鳴。屏幕上的分形螺旋開始劇烈抖動,原本穩定的
35khz
磁場讀數飆升至
618khz。林野看向冷藏庫的溫度計,指針正以每秒
0618c的速度下降,霜花在玻璃上蔓延,形成與冰芯氣泡相通的螺旋圖案。
“是青銅羅盤。”
趙月指向實驗臺角落。那枚羅盤不知何時從抽屜里滑了出來,指針瘋狂旋轉的通時,底座的特斯拉線圈發出淡藍色電弧。當電弧觸及冰芯樣本的瞬間,顯微鏡下的微生物突然蘇醒,dna
鏈像解開的彈簧般舒展,釋放出
618
納米波長的熒光。
林野抓起《冰芯紀年學》遮擋電弧,卻發現書頁在接觸藍光的地方顯露出隱形文字:“1957
年
12
月,科考隊在南極冰墻鉆取的
618
米冰芯中,分離出能吞噬磁場的微生物。isa
將其命名為‘守門人’,編號
309。”
“309
號節點!”
他猛地抬頭,與趙月交換眼神。青銅羅盤的指針此刻恰好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