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
一截被繩子拴著的碎紙條出現在它面前。
“刷!”
白貓下意識伸手去抓。
但是碎紙條瞬間往上拉高,它不受控制的隨之蹦跶起來,一只小爪子在空中連續揮舞,想要抓住碎紙條,卻都沒能成功。
等再次落地后它才反應過來,扭頭看向身后的那個人,發出抗議的聲音:
“咩!!”
那人臉上笑容無比燦爛,并抖了抖手上的小木棍。
碎紙條一陣響。
“嘩啦……”
白貓又忍不住伸出爪子。
抓了兩下之后,它才又回過神來,冷冷的瞄了這人一眼,一扭頭跑到了房間另一邊去。
中途摔了三次。
“哈哈!”
陳舒覺得有趣極了。
寧清則很無奈。
這門秘法只是將一部分意識附著到動植物身上,在一定程度上與對方的意識接洽。對于動物,是通過與對方大腦或神經細胞的接洽來操控對方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對方的情緒和瞬間的思維、反應,但控制對方身體的仍然是對方的大腦。對方仍然受它本身的大腦機制和身體機制的影響,而不是用自己的大腦和意識替換了對方的全部思維與控制器官。
這也是這門秘法的意義所在——
秘宗修行者在修習它心道時,雖然保留了自身意識和思維,但在附身時,卻必須要受到對方思維影響,必須以對方的感官來感知世界,而不是只是相當于將自己變成了一個動植物的外形。
在這個過程中,去慢慢體會動植物的思維、情緒與反應機制,掌握它們在什么情況下會做出什么樣的應對,為什么?
鳥也會感到困惑嗎?
貓會如何表達愛?
昆蟲的思維最多能有多復雜?
一棵花草是如何感知外界氣溫的?含羞草在收回葉片之前傳遞的外在刺激信息可以用人類的方式解讀為癢或其他異樣感嗎?
借用對方的感官感知外界,借用對方的思維方式和反應機制,再保留自己的思索與整理信息的能力,才能夠去深刻的體會到它們。
就像現在,寧清附身的桃子仍然保留著貓的本性,貪玩,沒打瞌睡時活力滿滿,喜歡捕捉小動物,對那些會動的會叫的東西充滿好奇,對未知充滿警惕,但在家中則感覺安全感滿滿,對部分聲音格外敏感,對部分聲音感到難受,喜歡捕捉紅色小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