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想說這樣做的編輯或者領導有什么天大的錯,人在其位有時候身不由己,被kpi異化不是很多人的本意……做沒熱度的書沒效益,沒效益就做不了更多書,再說句更現實一點的,大家都是要張口吃飯的,高尚不能當飯吃。
這個行業已經日薄西山了,這些問題無解的。
一看到什么東西有熱度就立刻發私信的編輯,說不定自己內心也在掙扎。
有一次他還逛過一個做書的展覽,展覽上有一句醒目的標語“出版是為了繼續出版——但是要有錢”。
但是要有錢。
他也發語音回孟亦:“那你怎么跟他們說的?”
孟亦:“那只能say
rry咯。”
譚霏玉有點得意,打了一串“哈哈哈哈”過去。
孟亦接著說:“我連他們聯系方式都不加。”
譚霏玉:“干嗎不加啊,這次合作不了,加個好友以后有機會也能合作啊。”
大概是覺得這些話說出來怪不好意思的,孟亦沒再發語音了,隔了一會兒打了幾句話過來。
孟亦:我不敢保證以后還能寫出我倆都認可的書,但是只要你覺得我寫得還行,有出版的價值,我就想把書都給你做。
孟亦:雖然你會說運氣來了自然就有人看我的書了,但我覺得我的每一本都離不開你的努力,可能我的好運氣是遇到你這樣的編輯。世界上的書不勝枚舉,但能暢銷的沒多少,很多有才華的作家只知道埋頭寫,根本沒有人想方設法把他們的作品帶到讀者面前,那你說這些沒被人看見的書就真的很差勁嗎?我覺得也未必。
孟亦:我還記得做《隙居者》那時候,我是新人作者,其實爭取不到多好的待遇,你是新人編輯,做事情也莽莽撞撞,為了幫這本書做個好點的封面,明知道報銷不下來還是自掏腰包請了外面很厲害的設計,然后吃了半個月泡面。
譚霏玉:干嗎呀,說這些。
譚霏玉:那你不也在支付寶又把封面那五千塊轉我了嗎,我壓根沒看支付寶信息,隔了一個月開始集五福了我才發現。
孟亦:聽我說謝謝你~
譚霏玉:別唱了孟老師。
譚霏玉:寫你的書去吧,別想那么多。
沒多久飯菜上了,吃著就忘了煩了。一碗澆著濃稠鹵汁的行面,一盤鹵肘子肉,一杯冰糖紅棗茯茶,這就是武威當地有名的三套車。
名字有點奇怪,相傳是左宗棠收復新疆途經涼州時吃過并命名的,說此乃我軍“三套車”也,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