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眉的婚事便一直擱置下來了。年歲一天一天的見長,武安侯柳崠也發(fā)愁?。?/p>
這年,東海瘟疫盛行,倭寇一直時不時作亂。真的派兵去攻打的時候,那些倭寇藏得比誰
都快,一直不能斬草除根。
這年,武安侯和柳眉他們便在那里駐扎的時間長了一些。就是在這段日子里,柳眉染上了瘟疫。
軍中缺醫(yī)少藥,再加上環(huán)境比較艱苦,最主要的是柳眉的病情很嚴重。武安侯柳崠無奈之下,只得把他送往附近一個小村子東海村療傷。
東海村說大很大,占地很多。說小又很小,因為稀稀拉拉的,似是很久才見到一戶人家。
主要這里是山區(qū),集中起來也不容易。
因為這里落后,真正找一戶可以醫(yī)療的地方非常困難。幸好有這么一戶人家姓董,董家翁因為也是從山的外面來的,學了些醫(yī)術,便經(jīng)常給人診治,時間長了,便可以養(yǎng)家糊口了。后來干脆便以此為生。
柳眉就是被安置在董家的。其實這個地方只有這么一戶人家會醫(yī)術。
柳眉的這種病情主要是靠養(yǎng)著,而且一直吃著藥,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養(yǎng)好。
就是在養(yǎng)傷的這段時間里,柳眉認識了董家三郎。董三郎和柳眉差不多的年紀,人長得不錯,又會些醫(yī)術。
早幾年,東海村里的這些村民給他說媒的,便踏破了門檻。奈何他一個也看不上。
現(xiàn)在耽擱了,雖然年齡稍微偏大一點,他依然是很挑的。依然不湊合。
村子里的這些村民沒事就打趣,說他是挑花了眼。不知道以后會挑個什么樣的。
董家翁共五個兒子,這五個兒子都懂些醫(yī)術,但是三郎的醫(yī)術是最好的。有時候三郎診治甚至超過董家翁。
連董五郎的孩子都有了,董三郎的媳婦還不知道在哪里藏著呢。
他不著急,這董家主母能不著急嗎?
董家在整個董家村算是富貴人家了,吃喝不愁,而且還經(jīng)營著藥鋪。
任誰都會說這是不錯的人家。其他四個兒子早早就有了媳婦,都是撿著長相標志的挑選的。
偏偏董三郎什么樣的都不行。自己又說不出找媳婦的標準,人家給找了他又不愿意。
平日里董三郎便是喜歡讀書,尤其是鉆研醫(yī)學類的書籍,自是醫(yī)術進步很快。也算得上在東海村最有學問的人了。
這樣的郎君這么大了,還是單著。這可急壞了董家主母。沒事的時候就物色標志的姑娘,可是董三郎看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