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一起修橋的艾買提兄弟。”
林硯的眼睛微微濕潤。
這不僅僅是一首歌,更是兩個不同民族、不同語言的人之間最真摯的情誼見證。
趙師傅靜靜地看著他,眼神深邃如夜。
他忽然又拿起筆,在紙上寫道:
“艾買提走得太早了。他教會我說‘亞克西’(你好),我也教會他說‘您好’。可后來,沒人再愿意聽我們講這些故事?!?/p>
林硯沉默良久,低聲說道:“我會讓所有人都知道?!?/p>
然而,就在他準(zhǔn)備繼續(xù)采訪時,趙師傅突然劇烈咳嗽起來,臉色蒼白。
他踉蹌了一下,倒坐在椅子上,手緊緊攥住胸口,呼吸急促。
林硯立刻上前扶住他,一邊撥打急救電話,一邊大聲呼喊鄰居幫忙。
救護車的聲音很快劃破寧靜的老巷,人們紛紛圍攏過來。
庫爾班叔叔也趕到了,見狀立刻撥通醫(yī)院的熟人電話,為趙師傅安排床位。
在送往醫(yī)院的路上,趙師傅忽然抓住林硯的手,指了指屋內(nèi)的皮箱。
“里面……有個相冊……”他艱難地吐出幾個字。
林硯點頭:“我替您保管,一定好好看?!?/p>
老人閉上眼睛,嘴角露出一絲安詳?shù)男θ?,仿佛終于放下了一直扛在肩上的重?fù)?dān)。
幾天后,林硯小心翼翼地打開那個皮箱,翻出一本塵封已久的相冊。
封面已泛黃,邊緣卷曲,但內(nèi)容卻令人動容。
黑白照片中,一群孩子在雪地里圍坐讀書,背后是一座剛建好的石橋,橋頭站著兩位年輕的男子——一位是趙師傅,另一位應(yīng)是艾買提兄弟。
照片下,有一段鋼筆字寫的說明:
“1964年冬,喀什河畔。我們不是親人,但我們比親人還親。”
林硯捧著相冊,站在窗邊,陽光灑在他的臉上。
他知道,這本相冊,將是“老街記憶展”的核心之一。
而展覽的第一位講述者,他心中早已有了人選。
吐遜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