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不是孤軍奮戰,而是在這條路上彼此扶持、共同成長。
第二天清晨,陽光還未完全灑進巷口,林硯便早早來到老茶館。
他打開電腦,準備起草項目計劃書。
一封郵件悄然送達,主題赫然寫著:
“關于‘石榴紅計劃’的第一筆資助已到賬?!?/p>
林硯點開郵件,數字清晰地顯示著金額。
他的心跳加快了幾分,手指不自覺地握緊鼠標。
林硯手里攥著打印出的郵件回執單,心中涌動著復雜的情緒。
第一筆資助到賬了,意味著“石榴紅計劃”終于從紙上走向現實。
他深吸一口氣,空氣中還殘留著昨夜烤馕未散盡的炭香。
古麗米熱已經帶著測繪工具等在門口,她穿著簡潔利落的工作服,神情專注。
“準備好了?”林硯問。
“隨時可以開工。”古麗米熱點頭,“這茶館是咱們項目的第一個實體節點,必須精準還原?!?/p>
兩人進入茶館內部,陽光透過破損的窗欞灑進來,落在布滿塵灰的桌椅上,仿佛時間在這里停滯了幾十年。
他們一邊測繪,一邊記錄建筑結構、木材狀況和墻體風化程度。
正當古麗米熱用激光掃描儀對準墻面時,林硯忽然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沉悶的敲擊聲。
“不對勁?!绷殖幇櫭迹觳阶叩讲桊^東側的隔墻邊。
那面原本與隔壁相通的墻上,赫然出現一個大洞,磚塊碎屑堆了一地,幾根裸露的木梁歪斜著,顯然承重結構已被破壞。
“誰讓拆墻的?”林硯語氣沉了下來。
“可能是那戶姓帕提古麗的人家?!惫披惷谉岬吐曊f,“前兩天她來社區反映過房子老舊,想翻建成民宿……但沒提要動承重墻?!?/p>
林硯臉色微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