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沒想到的是,這段視頻被一位游客無意轉(zhuǎn)發(fā)后,竟然火遍全國。
某天晚上,林硯的手機震動不止,一條陌生來電顯示著北京的區(qū)號。
對方自稱是一家知名電商平臺的市場總監(jiān),語氣熱情得幾乎燙人:“林先生,我們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你們的非遺成果展和阿依夏的直播,非常感興趣。我們希望能與你們合作,幫助非遺產(chǎn)品打開全國市場?!?/p>
林硯聽著對方滔滔不絕的推廣計劃,腦海中浮現(xiàn)出那些在茶館門口忙碌的身影:木拉提粗糙的手掌、古麗米熱專注的眼神、孩子們?nèi)炯t的小手……他沉默了幾秒,正準備開口,卻被一旁的阿依夏輕輕攔住。
“太快了,”她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少有的冷靜,“我們要想清楚怎么賣,不能丟了本?!?/p>
空氣一時凝滯。
林硯望著阿依夏,那雙眼睛里沒有拒絕,只有慎重與思考。
他點了點頭,對著電話那頭說道:“謝謝你們的關(guān)注,但我們還需要時間研究市場路徑?!?/p>
掛斷電話后,兩人站在老茶館二樓的陽臺上,風(fēng)鈴輕響,星光如水。
良久,阿依夏忽然低聲說:“我們可以自己建個小平臺,講好每一塊綢子的故事?!?/p>
林硯心頭一震,轉(zhuǎn)頭看她,眼里亮起了光。
他們對視一眼,像是達成了某種無聲的約定。
夜色更深,茶館外的老巷寂靜無聲,而在這一刻,屬于他們的新故事,才剛剛開始。
第二天清晨,林硯和阿依夏就開始了行動。
他們在老茶館的二樓搭起簡易的拍攝角落,一臺二手相機、幾塊背景布,還有從鄰居那兒借來的補光燈。
林硯負責(zé)剪輯和文案,阿依夏則出鏡講解艾德萊斯綢的歷史、工藝流程以及背后的人情故事。
“這是一塊未染色的綢緞,它來自我父親親手織的絲線。”阿依夏輕輕撫過手中的綢布,“每一道花紋,都是我們家族一代代傳下來的圖案。它們不只是裝飾,是記憶?!?/p>
鏡頭前的她少了些鋒芒,多了份沉靜。
她的眼神仿佛穿透屏幕,將那段關(guān)于祖先、關(guān)于土地、關(guān)于手工的記憶傳遞出去。
視頻發(fā)布在幾個小眾平臺上,起初并沒有太多流量。
但隨著阿依夏講述的真實故事被轉(zhuǎn)發(fā),評論區(qū)漸漸熱鬧起來。
有人留言:“原來一塊布的背后有這么多故事,我想買一塊,不為穿,只為記住?!?/p>
也有人問:“我可以訂做一條母親生日禮物用的艾德萊斯綢圍巾嗎?”
訂單開始零星出現(xiàn)。
阿依夏看著第一筆真正意義上的定制款成交記錄,激動得眼眶發(fā)紅。
“林硯,”她轉(zhuǎn)身拉住他的手,“你看,我們真的可以做到?!?/p>
林硯笑了笑,心里卻隱隱有些不安。
果然,不到三天,趙明遠親自登門拜訪。
他穿著挺括的西裝,腳下的皮鞋擦得锃亮,走進茶館時像踩著舞臺節(jié)奏似的,目光四下打量,像是已經(jīng)在盤算這里能改造成什么模樣。
“林先生,阿依夏姑娘?!彼θ轁M面地遞上一份合同,“我是來談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