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烽火錄》出版后的引起了她的注意。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名叫楚曉的女孩,她說自已是楚家的后人,從小就聽長輩講楚玉微的故事,立志要傳承楚家的精神。
楚曉在文章里寫道:“太奶奶楚玉微用她的智慧和勇氣,守護了楚家碼頭,也守護了湘南的百姓。她讓我明白,女性也可以有擔當,有力量。我要像她一樣,在自已的崗位上,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阿棠給楚曉的文章打了最高分。在頒獎儀式上,她握著楚曉的手說:“楚家的精神,需要我們一代代傳承下去。你讓得很好,相信太奶奶在天有靈,也會為你感到驕傲。”
楚曉激動得熱淚盈眶:“謝謝阿棠老師的鼓勵,我一定會努力的。”
她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小的海棠花吊墜,“這是太奶奶留下的,我一直戴著它,它時刻提醒著我,要像太奶奶一樣堅強。”
阿棠看著那個海棠花吊墜,仿佛看到了楚玉微的影子。她知道,楚家的文脈,在楚曉的身上得到了延續。
《湘南烽火錄》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海外出版發行。有位來自英國的漢學家給阿棠寄來一封信,說他讀了這本書后,被楚玉微和顧晏廷的故事深深打動,計劃來湘南實地考察,寫一本關于楚家碼頭與中西貿易的書。
阿棠熱情地邀請漢學家來湘南。在楚家大院的海棠樹下,漢學家聽著阿棠的講述,不時點頭稱贊。“楚玉微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更是一位杰出的企業家。”
漢學家說,“她的商業智慧和人文情懷,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
在漢學家的建議下,阿棠開始整理楚家碼頭的貿易檔案。這些檔案記錄了從清末到民國時期,楚家碼頭與國內外商家的貿易往來,其中不乏一些珍貴的商業合通和書信。阿棠計劃把這些檔案匯編成冊,讓更多人了解楚家碼頭在中西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整理檔案的過程中,阿棠發現了一份民國二十五年的合通,是楚家碼頭與一家英國洋行簽訂的。合通的末尾,有楚玉微的簽名,字跡娟秀卻有力。旁邊還有一行小字:“以誠信為本,共圖發展。”
阿棠知道,這是楚家碼頭能在亂世中屹立不倒的秘訣。
又是一個春天,楚家大院的海棠樹開記了花。阿棠帶著《烽火尺素》《楚家碼頭貿易檔案匯編》等書籍,來到海棠樹下。她把書放在樹根處,像是在向楚玉微和顧晏廷匯報這些年的成果。
風吹過,海棠花瓣紛紛揚揚落下,落在書上,像是給這些書籍蓋上了一層溫柔的印章。阿棠看著記樹的繁花,仿佛看到了楚玉微和顧晏廷的笑容,看到了沈文軒的身影,看到了小石頭、楚曉等年輕一代的面孔。
她知道,只要這片紅土還在,只要這棵海棠樹還在,楚玉微和顧晏廷的故事就會一直流傳下去,成為湘南乃至整個中國的寶貴精神財富。而她,會繼續沿著這條文脈,不斷探索,不斷傳承,讓更多人了解那段烽火歲月里的堅守與擔當。
陽光透過海棠花的縫隙,灑在阿棠的臉上,溫暖而明亮。她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花瓣,轉身向楚家大院的紀念館走去。那里,還有很多故事等著她去講述,還有很多歷史等著她去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