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又把稿子撿起來重新修:“寫作是我的理想,是我的使命。我不寫,誰寫?誰寫也不如我自己寫,我的思想只有我能表達出來。”
干了這碗雞血,繼續(xù)干。
心靈雞湯為什么那么盛行?因為有時候真的管用。
為了更好的激勵自己,宋知南讓宋冬寶把幾個文壇老登中登的照片放大后掛在書房的墻上。
每當她不想努力的時候,就抬頭看一眼這些人的照片,問自己:“你想把文壇讓給這些人嗎?不,你不想。不想,就給我寫。”
在同行們的反面激勵下,宋知南終于完成了《青陽往事》
《冢中花述》又掀起了一波新的討論熱潮。
這部小說就像一面鏡子,
折射出人生百態(tài)。有人從中看到自己,有人從中看到別人,
有人因此受到激勵,有人醍醐灌頂,瞬間清醒,也有人感覺到恐懼和不適。
那幫評論家一看又來活了,一篇篇評論流水線似地炮制出來。
其中葉致秋的評論《冢中花還是惡之花?》反響最大。
“真的難以想像,一個作家竟然對生她養(yǎng)的家鄉(xiāng)懷有如此大的敵意,她用刻骨的諷刺嘲諷著文中的每一個男性角色。
他們明明都是很正常的父親、丈夫。怎么到了作者眼里就成了十惡不赦的壞人了?可見作者對男性的偏見已經(jīng)深入骨髓。
我讀男性作家的作品完全沒有這種感覺,他們筆下的故鄉(xiāng)是美麗溫馨的世外桃源,是他們心靈的一片凈土。他們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會在心中為故鄉(xiāng)留一個角落……”
宋知南的回應(yīng)很快就來了:“這位葉致秋同志明明活了幾十年,卻在那兒裝青澀少年;明明在祖國生活了幾十年,還擱那兒裝外賓,
表示對我國的傳統(tǒng)習(xí)俗根本不懂。
故鄉(xiāng)為什么是男作者心中的凈土?那是因為他們在家鄉(xiāng)是光宗是耀祖。
他丑他傻,
但只要他帶把,
他就是家中一霸。
他渾他壞,但爹娘就是愛,
家門永遠為他敞開。
父是他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