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珠一看這么多人,就說自己不喜歡熱鬧,
下次她們私下再聚。宋知南也不勉強。
其他人都積極響應,還說要自帶干糧和碗筷。
宋知南這邊也邀請了宋冬寶和宋知夏。星期天一大早,宋冬寶和宋知夏就來到宋知南家里準備野炊的東西。
紅薯土豆洗好晾干,青菜洗好切好,放在干凈的小筐里,宋知南還帶上兩把掛面,五個雞蛋,油鹽也得帶點。她還帶了幾把短把的鐵鏟準備挖洞烤紅薯。
姐弟三人收拾好東西就出發了,宋冬寶背著一口鍋,手里還提著兩兜子東西,宋知夏和宋知南一人挎著一只筐。黑米和小虎跟在她們后面。
她們一出門,李群英聽到動靜也推著自行車出來了。
宋知南羨慕地看著她的自行車,說:“我明年的目標是買輛自行車?!?/p>
這年頭沒自行車是真不方便,到哪兒去都得靠兩條腿。
李群英對三人說,“你們把東西掛車上,提著太沉?!?/p>
宋冬寶主動說:“三姐,把你手里的東西掛上去吧,我背得動?!?/p>
李群英打量了一眼宋冬寶說:“你這個弟弟挺懂事嘛。”
宋知南:“嗐,都是打出來的。”
宋冬寶無言以對,在外面就不能給他留點面子嗎?
他們說著話,邊月也蹬蹬地跑來了,她背著一個鼓鼓囊囊的書包。
她獻寶似地說道:“師傅,英姐,我帶了饅頭和餅子,一會兒咱們烤著吃。”
李群英笑著說:“你帶這么多東西出來,小心你后媽罵你?!?/p>
邊月腦袋一昂,氣勢十足地說:“她敢。她要敢罵我,我就沿著家屬區吆喝她。再去單位找她和我爸的領導?!?/p>
這個方法是從那些大人身上學的。
第一次用還很不好意思,張不開嘴,練習上兩次就熟門熟路。邊月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師傅說得對,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她的學習心得是,勇敢的孩子就是要敢罵大人。
人到齊后,大家說說笑笑往外走去。
她們在十字路口跟魏芬王翠花匯合。大家都是帶著東西來的,互相打著招呼,最興奮的要數魏芬的兩個女兒小嬋小娟,王翠花也帶了九歲的小女兒銀玲來。銀玲長得跟王翠花有三分像,生得結實健壯。魏芬看得一臉羨慕,還特地抱起銀鈴踮了一下重量,說道:“這孩子養得真好,是實心的壯?!?/p>
王翠花讓銀玲挨個叫人,輪到宋知南時,王翠花有點糾結,是叫姨還是叫姐呢。
宋知南主動說:“叫南姨,我愛當長輩?!?/p>
領導都是她孫子了,多幾個外甥女怎么了?
眾人哈哈大笑起來,說宋知南年紀不大還愛充大輩。
她們這群人十分引人注目,又是鍋又是碗的,大人說說笑笑,小孩子蹦蹦跳跳,人群中還有一條狗一只貓。
有人就問他們干啥去,小嬋小娟大聲搶答:“我們去野炊哦?!?/p>
大人倒沒什么,孩子們聽到去野炊,臉上都露出羨慕的神情。小嬋小娟銀玲她們愈發得意。
二十分鐘后,宋知南一行人到達紡織廠和機械廠之間的樹林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