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是他的父,
母是他的母,他還是姐姐妹妹的奴隸主。
這樣的好地方誰不稱為心靈的凈土?
豬離鄉貴,人離鄉賤,他在外面哪有在家受人待見?
我們女作者在家做不完的家務,帶不完的弟妹,挨不完的罵。
家務是我們的,好吃好玩的是兄弟的,
上學機會是很少有的。
我只是揭開真相的一角,你們就大呼受不了。
我一說實話,
有人就跳腳大罵。
你問問你姐你妹,問她們小時候累不累?
你問你奶你媽你姑,問問她們到底苦不苦?
你媽墳墓里面頭驚坐起:傻叉竟是我親兒!
你奶也跟著一起驚坐起:你說多丟人,這蠢貨竟是我親孫。
你爹潛力大,墳墓里哈哈哈:我兒臉面大,竟勞宋女士親自罵?!?/p>
這篇別具一格的謾罵體文章刊登在各大報紙上,讀者喜聞樂見,爭相傳閱。
葉致秋本來身體就不好,一看到這篇文章,眼前一黑又一黑,一口老血噴了出來。他又氣病了。
他這一病,有些人的道德感就來了,寫文章指責宋知南不尊老不敬老。
宋知南對此又寫了三篇文章回應:《給葉某人的墓志銘——死了都要罵》、《買肉買肥肉,敬德不敬壽》,《親幫親鄰幫鄰,烏龜向著王八親》。
她不但罵了葉致秋,把為他說話的人也罵得灰頭灰臉、臊眉耷眼。
除了葉致秋之流,也有個別正常的評論家,人家是正經評論小說的。既有肯定也有批評建議。
宋知南也不是一點意見都聽不進去,對方要是提到點子上,態度又好,她愿意真心求教。問題是大多數評論家都在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