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指了指窩在墻角的一個人,此人雖閉著眼,但蜷縮在角落里,渾身不斷顫抖,嘴角也不停抽動。
“已經出現了癔癥,口中難以下咽任何東西,是最嚴重的情況?!?/p>
幾位太醫開始觀察這些病人的癥狀,而柳憶安則走到了墻角,仔細觀察那個蜷縮在墻角的病人。她的臉色蒼白如紙,眼圈烏黑,額頭上布滿細密的冷汗,雙手緊緊抱著自己。
“她多久沒進食了?”柳憶安問道。
吳衡嘆息道:“三日有余。她本是病情稍輕的一批人之一,可半月前,她病情急轉直下,至今滴水未進,連灌入的藥湯也盡數嘔出?!?/p>
半月前?
這個時間點反復出現在柳憶安耳邊,引起了她的警覺。
“半月前?所有人的情況都是從那時開始惡化的嗎?”
吳衡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原本病情稍有好轉的病人,在半月前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復,甚至比最初染病時更加嚴重。最開始,我們以為是病情本就復雜,患者尚未徹底恢復,后來才發現,連新染病的人也開始毫無征兆地惡化?!?/p>
“有記錄下當時用的藥方和藥材嗎?是否有什么變動?”
吳衡看向身旁的學徒,學徒立刻點頭,快步跑到藥房,從一個柜子里翻找出一本冊子,雙手遞給吳衡。
“柳大人,這本冊子記錄了所有的藥方。您看,一開始病情有所緩和,我們便沒有調整方子。病患的情況惡化后我們調整了些許,可無力回天?!?/p>
柳憶安接過冊子,上面的記錄確實如吳衡所說。
突然,柳憶安想起客棧里有人將商陸替換了人參一事,她靈光一閃,莫不是還有人對藥材下手了?
可這里的醫官都是經驗豐富的老者,若藥材真有問題,沒有看不出的道理。
“請問藥材都由何人供應?有這段時間的藥渣嗎?”
“竹安縣的藥材少部分是我們自己采的,大部分是從藥商手里收來的,都是幾十年的熟人了,未曾變過。”吳衡一邊說著,一邊讓學徒去取藥渣。片刻后,學徒捧著幾包藥渣走來,依次擺放在桌案上。
柳憶安喚來幾位太醫,讓她們仔細瞧瞧藥渣。
太醫們圍在桌案前,仔細翻看著藥渣,并讓人將醫館里剩余的藥材一并拿來比對。
其中一位年紀較長的太醫捻起一撮藥渣,細細揉搓,眉頭越皺越緊。她又拿起藥材的原料,仔細端詳了一陣,終于沉聲開口道:“這個赤陰藤,味道不太對。”
一旁較為年輕的太醫聞言,拿起赤藤仔細嗅了嗅,“師傅說得對,確實有問題?!?/p>
隨后,她向眾人解釋道:“赤陰藤這味藥,有陰陽兩種藥性,我們一般只用其中屬陽的藥性。所以采摘后,需在酒里浸泡滿七日,再經晾曬后磨成粉,以去除其中屬陰的藥性。可這里的赤陰藤,雖有酒味,但味道不夠濃烈,想來是浸泡的時間不足?!?/p>
吳衡聽完,臉色一變,伸手拿起一片赤陰藤的藥渣仔細察看,隨即沉聲道:“的確如此!若浸泡時間不足,赤陰藤的陰性藥性未能完全去除,不僅無法驅散病邪,反而會令病人寒氣滯留,導致體虛無力,病情反復,甚至更加嚴重!”
江縣丞的臉上呈現出怒意,她攥緊了手中的衣袖,沉聲道:“也就是說,這批藥材不僅無效,反倒成了壓垮病人的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