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韻倒沒想這些,只是接過女兒的手機說話。
她一連串方言,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的陳星月都半懂半不懂的,索然無味地去找弟弟玩。
宋逢林更是猜都猜不出,只能憑借她的表情判斷是件好事,放下心繼續整理廚房。
灶臺高度跟他極度的不契合,一不小心腦袋就撞油煙機上。
陳韻笑得更開朗,不過騰出手來,哄孩子似的順順他的毛。
宋逢林是全世界最容易滿足的人,靠此的電量給全家做了個大掃除。
他倒是勤快,客廳地板看上去都能反光,得虧是孩子們都洗香香躺床上了,不然一準摔個大跟斗。
就是陳韻,走路都小心翼翼的。
她帶著一點沐浴露的香氣,歪倒在沙發上:“咱們這次回家運氣不錯,還能蹭頓酒席吃。”
宋逢林坐她旁邊:“誰家辦喜事嗎?”
陳韻:“戲臺旁邊小賣部隔壁那棟六層樓,我三叔公的小兒子的兒子。”
宋逢林:“房子知道,人好像沒見過。”
陳韻:“太小啦,我對他都沒什么印象。”
小朋友的代溝其實最嚴重,上下差三歲就玩不到一起了。
宋逢林是晚婚的支持派,認為人還是要到有一定能力的時候才適合對家庭負責。
但他不愛對別人的選擇指手畫腳,只感慨:“這么早結婚啊。”
陳韻:“剛大學畢業,好像工作都不怎么穩定呢,不過家里老有錢啦。”
宋逢林頓時覺得不需要替別人操心那么多:“那喜酒一定辦得很好,咱們這回上禮不虧本。”
這句話從他嘴里說出來莫名有點好笑,陳韻:“現在很會勤儉持家嘛。”
宋逢林:“我還以為我一直都是。”
陳韻:“你以前只是不花錢而已,一花都是冤枉錢。”
宋逢林想不起來:“什么時候?”
陳韻翻舊帳:“星星出生的時候你買了多少又貴又用不上的東西。”
第一次當爹,什么都想給孩子能力范圍內最好的,在母嬰論壇被消費主義洗腦得徹徹底底,每天到家門口都是他的快遞。
往家里一放,更是憋屈地挪不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