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把家附近的山翻遍了也沒找到一顆酸枇杷,遂不了娘親的心愿,就成了張菊心里的刺,所以那時大牛拿著付東緣給的兩串枇杷回家時,她才會那么激動。
只是大牛當時是騙她的,他壓根不知道哪里有,叫三嬸出來是想調虎離山,促成春明和魚哥兒這一對。
每年給死去的娘燒紙,張菊就想在盤子里擺些枇杷,采多多的,讓苦了一輩子的娘吃個痛快。
緣哥兒送她的這棵枇杷樹她當然要好好養,養好了,開花結果了,給她娘供上,這樣死去的娘就不會在夢里哭著喊著“為什么辛勞了一生,想要的東西卻一樣也得不到”了。
為什么得不到?都是叫他們這些子女拖累的。
后來張菊種的枇杷樹開花時,春明和魚哥兒得了個女兒,生得嬌軟可愛,如那枇杷花一樣,所以小名就叫“小枇杷”。
這已經是幾年后的事了,是后話,說回做紅陶盆。
這陣子玩泥巴可多,做紅陶泥對付東緣來說不是什么難事兒。
難的是拉坯的工具,他沒有啊,得找材料現做。
現代都是用電動的,開關一按就能用,古代沒那么高檔,只能手動或腳動,靠人力。
好在付東緣有個會很多的相公,他同周勁說了自己的需求,周勁立馬就知道材料哪里有,可以怎么組裝了。
一大一小兩塊石板,磨圓了,中間鑿出個洞,也磨圓,然后用硬木連接上,再放在套筒和底座上。使用硬木連接,而不是直接用小圓板套大圓板,是想讓拉坯裝置的高度高些。
不然夫郎得一直彎著腰低著頭弄,他這陣子腰本就很酸了,周勁不愿夫郎再干費腰的事。
將工具立在和好的紅泥邊上,付東緣就可以開始拉坯了。
使用方法就是用腳在地上的大石板上推著,使上面的小石板跟著轉,借這個力給紅泥塑型。
頭回做,多大多深不講究,形狀什么樣也不講究,先做出來再說。
春貴夫郎、大牛夫郎、春明夫郎,見緣哥兒弄這個實在有趣,也讓他們相公給他們做一個拉坯的工具,他們也去做幾個花盆種種花。
后面還引發了一場男人間的比拼。
比誰做出來的拉坯轉盤更輕便,更穩固,更絲滑,讓夫郎用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