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夫郎也在灶前呢。
付東緣巡視了一圈,指著幾個正在給雞燙皮拔毛的婦人說:“那雞也得剁。”
春貴明白,挽起袖子,去家里拿了把許久不用的大刀來,用磨刀石磨鋒利。要來幫忙的人太多了,先前從各家灶臺上搜羅出來的菜刀不夠用了,他得回家拿這種壓箱底的。
搬了個木墩子,搭把小凳子,就在給雞拔毛的木盆邊上侯著,來一只,他就開膛破肚一只,然后大力揮動手里的刀,將雞斬塊。
后邊,嚴(yán)河會接過春貴遞來的雞塊,進(jìn)行分類和清洗。
什么部位適合用來燉湯,什么部位適合用來油炸,什么部位適合用來鹵,緣哥兒都將他教會了。他分好洗干凈后,就能上灶臺了。
幾道大菜都付東緣在這里,別的再給他,他可能真的會忙不過來,所以素菜什么的,春貴就叫劉桂花、張菊幾個嬸子去弄。
搗米粉做糍粑這些,由金貴夫婦來,他那碓屋可熱鬧,張玉鳳、啞婆、李杏丹都在那頭幫忙。
怎么說呢,她們中的一些人還是對村東頭的人有意見,這積怨年輕時就攢下了,不是能輕易化解得開的,吃飯可以,但別讓他們同桌,也別讓他們說上話。
這事兒簡單,春貴安排座位時就考慮周全了。
既是答應(yīng)了春貴要來,西頭幾個也不是吃白食的性子,她們只當(dāng)現(xiàn)在做的,是她們晚上要吃的。
金貴家的幾個是做豆腐的好手,但豆腐、豆泡、千張這些不用他們忙活。一大早,春明那岳父就趕著家里的牛車來了,送來了一大堆,夠吃到過年的了。
作為回禮,春明與春貴只能送兩只雞鴨,送些家里的雞下的蛋。這時節(jié),院里的冬菜只有蘿卜與白菜,家家戶戶都是蘿卜與白菜,怕他們早吃厭了,就不好再送。
好在緣哥兒家里一種叫番茄的,紅彤彤的,兩個人去討了一些,裝了一背簍,裝上牛車就好看了。
番茄李叔李嬸第一次見,還問他們怎么吃,春明與春貴挖河泥的時候吃過,說:“炒雞蛋、煮湯,當(dāng)菜用,也可以生食,切來涼拌,拌糖吃。”
李叔李嬸瞧著稀奇,聽著也稀奇,說:“緣哥兒能耐,家里種了這么多我們聽也沒聽過,見也沒見過的東西。”先前春明拿到村里子來的西瓜,也是從緣哥兒那兒買的。
“明年開春,番茄樹的枝兒可以插了,他還要教我們種呢,到時候也給您們送些苗種種。”
開春到麥子成熟這個階段,地里也沒什么菜可吃,蘿卜白菜吃厭了,換換口味也好嘛。
“好、好。”李叔李嬸連說了兩個好,然后駕車離去。
一群人分工明確,而且都是夫夫搭檔,配合起來相當(dāng)?shù)哪酰和c春山再來時,灶臺邊已經(jīng)擠不下了,只能扛了斧子,去劈柴。
給大灶添柴把火燒旺時,付東緣見這倆不安心做看火添柴的火夫,一直伸長脖子想看鍋里奇香四溢的豬蹄是怎么鹵出來的,便讓揮動大鏟翻炒料汁的周勁讓讓,叫他們也體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