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東緣往前挨了挨,挨在周勁身后,探出腦袋,好奇地問他:“周勁,你還會趕牛車呢?”
哥兒的語氣是帶著羨慕與崇拜的語氣,周勁低了低頭,紅著臉道:“從前替人運過貨,雇的就是大牛家的牛車。”
付東緣:“那你以前運的貨,是去往何處的?”
……
一路閑聊一路趕牛車,時間過得特別快,只覺得剛離開村口沒多久,抬起頭來就是縣城的城門處了。
“咱就約著在這碰頭吧。”周勁沒有將車趕到酒樓門口,而是在城門處就下車。
他抬下籮筐,系上扁擔(dān),彎腰將它們擔(dān)在肩頭。
大牛現(xiàn)在滿心都是他的夫郎,叫他挪也是不愿的,一口應(yīng)下。
周勁擔(dān)著籮筐領(lǐng)著哥兒,在城門處經(jīng)過簡單的盤查后,進(jìn)入了縣城的主街。付家酒樓位于主街上,但在主街深處,得擔(dān)著東西往里頭走。
“累了嗎?”明明身負(fù)“重?fù)?dān)”的是周勁,他卻一直關(guān)心付東緣腳的酸不酸,身子累不累。
“沒那么容易累,還能走。”付東緣應(yīng)。周勁為了遷就他,已經(jīng)將步子壓得很小了,這要是跟不上,真是愧對農(nóng)學(xué)生堅韌不屈的品質(zhì)。
得到哥兒的回復(fù),周勁收回目光,沉默不語,腦袋里打定主意,晚上到家,一定要給哥兒燒壺水泡腳。
到一巷口,兩人沒再前進(jìn),拐了進(jìn)去,朝前走了一小段路,繞到了付家酒樓的后門。
按照約定,在門框上敲三下,便有人來開門。
開門的不是付家酒樓的老板,而是他手底下的一個賬房先生。
賬房先生姓劉,叫劉得益,河豐村人,跟在付永茂手底下好多年了,對他們家的情況也是知根知底。付東緣喊他得益叔,周勁跟著付東緣喊,也喚得益叔。
劉得益早年喪妻,膝下無子,現(xiàn)在鰥夫一個,腿又因一次走山路采菌子摔瘸了,拄了個拐棍,去哪都不方便,付永茂便安排他住在酒樓里,替他守著這最后的家產(chǎn)。
這間酒樓是付永茂年輕的時候同夫郎一起打拼出來的,欠賬再多,也不可能將它賣了。
劉得益住在這,也能替他遮掩一下付老板早就不在開陽縣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