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東緣農閑時開辟了一項副業,周勁字練好了,剛好能幫他。
起因是教小樓書本上的知識時,付東緣發現他用的書爛朽朽的,爛到什么程度呢,仿佛貼在門楣上經過多年風吹日曬的春聯紙,一動就碎一角,所以翻的時候要萬分小心。
在去村里一打聽,付東緣了解到村里的小孩用的都是這樣書本,都不知是從哪一輩的讀書人手里傳下來的了,沒人用新的,新的太貴了。
依照頁數,書肆里正兒八經印刷出來字跡清晰的新書要二到五兩銀子一本,普通人家哪里消費得起?
有人買來,手抄,賣手抄本,這樣就便宜。
多的時候能便宜一半還不止,所以寒門學子首選是手抄本。
有需求,就有人提供這類產品,有聰明的書肆花錢叫字寫得好的讀書人抄,抄完付他們一些銀錢,再用更高的價錢賣給需要的人。
付東緣那日碰見后,覺得很適合他們這樣的家庭,就在書肆老板面前露了一手書法,然后討到了抄寫書籍的機會。
肯花時間的,一本抄下來,能賺五百文呢,在沒什么活干地里也沒什么收成的冬季,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進項了。
借由這條門路,弟弟小樓也能用上哥哥們手抄的字跡清晰,紙張堅固而且要花大價錢才能買來的書籍,學習效率提高了很多。
一開始,是付東緣在那抄著,周勁在邊上看著,順帶練字。后面周勁的字練好了,就是周勁代付東緣在那抄著,付東緣躺在被窩里看話本。
看的是不正經的那種,非常不正經,因為有內部渠道,付東緣想看什么樣的,書肆老板都能找來,尺度可想而知。
看到話本里描繪的新奇有趣的姿勢,他還會叫周勁來,共同琢磨一下,琢磨著琢磨著,火上來了,褲子就脫了,抱著對方滾進暖融融的被窩里,把這火發泄了。
用話本上看來的姿勢。
經由一冬的努力,因建房造成荷包虧空的情況不存在了,抄書這門活計讓他們的荷包又鼓了起來。
姿勢嘗試得多,且晝夜都在努力,付東緣手腕上的哥兒痣也消失了。一直在期盼孩子的周勁,終于要迎來他和哥兒的
虎娃來了
“虎娃子,你把你自己搞成這個模樣,不怕遭你爹打喲?”
初夏的暖風吹在綠油油的長著整齊稻子的稻田里,也吹在剛從甘水河下游撈完衣服走回西頭的李杏丹身上。
她穿著藍色的粗布衣,圍著一件與上衣同色系的粗布圍裙,袖子shi了,袖口變得深藍,褲腳也shi了,沾著一些灰青色的泥。
起因是在上游甘水河邊洗衣服時,李杏丹擰她家男人的衣服,一個手滑,讓衣服掉進了水里,叫水流沖走,她就趕緊去追了。
追完回來,一身shi,想著趕緊回家換身衣服,卻不料在西頭緣哥兒家種芋荷的地里,看見了這個滿頭滿腦都是泥只有眼睛看得分明的娃娃,李杏丹就停下來,與這個泥娃娃對話。
這個被村里人親切地稱呼為“虎娃子”的孩子,是周勁和付東緣的兒子,大名叫周修竹,因為生在虎年,又生得機靈調皮,虎頭虎腦的,村里人都愛叫他的小名“虎娃子”。
付東緣自詡自己小時候并不是個好脾氣的主兒,周勁說他也不是,所以他們會生出這么活潑好動的小崽子來,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兒。
重要的是在管教上。
不到兩歲的周修竹小朋友,除了活潑好動貪玩了些,其他方面沒有什么好指責的,甚至還比一般的孩子要乖巧,周勁和付東緣也就隨他去了。
窩在高大的芋荷葉底下,手上捏著泥丸子,腳上擠著泥泡泡的泥娃子聽見這聲兒,忙抬頭,沖李杏丹仰著天真的眼,問道:“丹婆婆,我把衣服、褲子、鞋子都脫了放在邊上,也會遭我爹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