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月前,他們進城,籮筐是空的,得拿石頭填著充數。五個月后,他們進城,兩個籮筐都裝不下自己種的瓜果蔬菜。
那南瓜地里的南瓜,塊頭都有臉盆大了,采一個下來,能分好幾家。
得益叔每次都說又送這么多來,吃不完啊。付東緣說,要不摘,放地里可就壞了。
也拿一些給新鄰居。
新鄰居是在夏至那天搬來的,牛車拉了三趟,才將那大大小小的家具物什運送完畢。
讓周勁和付東緣感到意外的是,新鄰居竟是吉嬸一家。
吉嬸說她自己也沒想到,在李家干了這么多年了,還以為要在那待一輩子呢。
主人家考慮的是,一是明哥兒青哥兒大了,未來要許人家,頂著個長工的名頭不好聽。二是春明那婚事,他們應了,不招春明來當上門女婿,而是將魚哥兒嫁過去。
從前婆家那般阻攔,那么不待見魚哥兒,李家哪舍得讓孩子一個人在異村里孤立無援,任由他們磋磨,就讓金貴一家來河源村了,有事也能照應照應。
沒什么疑問,葛家的房子與地是被李家買了,然后轉到金貴叔與吉嬸手上。
付東緣想,交換的條款應與葛大有關,很大的可能是放他一條生路之類的,不然葛家哪會這么痛快地搬走。
這些無法細問,問了金貴叔與吉嬸也不一定知情,李家這么決定肯定有他們的考量。
吉嬸與金貴叔來他們村后,西頭熱鬧了不少。這倆都是愛串門的,今天送幾顆雞蛋,明天送幾塊豆腐,來得最勤的就是付東緣與周勁這院子。
付東緣推說不要,金貴叔就說周勁和小樓可在地里幫他薅草了,他要不收,明天全趕走了,再也不讓他們進他的田。
無奈之下付東緣只好收了,不過家里要是腌了什么,做了什么,也會勻一份去他們家。
村西頭,除了那些山,付東緣是不常走的。先前覺得葛大這人品性不行,出行要避著他,葛家搬走以后,這個限制就解除了,付東緣漸漸同西頭山腰上的墩子家、山坡下的面癱家,還有只剩孤兒寡母的丹姨家熟絡了起來。
丹姨的兒子福寶六歲,胖乎乎的,叫人可甜,付東緣每次經過他們家他都“阿哥阿哥”地叫個不停,付東緣好喜歡這個孩子。
福寶可乖,農忙時會跟著娘親去地里干活,曬得滿頭滿臉都是汗,也不喊累,還會給他娘弄茶水,提著個竹籃子送去田里。地里沒那么忙了,付東緣就叫他來自己家,和小樓一起踢毽子。
西頭的孩子攏共沒幾個,王駝子的孫子王大虎又是個金貴的,磕不得,碰不得,尋常也沒見他出來,孩子之間能結伴玩的就這么幾個。
四月底漚的那批構樹皮做成了紙,能用有十來張,紙曬干揭下來之后非常令人愉悅,且有成就感,只是太費時了。
漚爛后的構樹皮加草木灰與石灰蒸煮,要七天七夜。為此周勁在院子里又弄了個土灶,找了口舊鍋,砍了好多柴來,不停地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