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串熟悉的人名,勾起了林未眠關于高中的回憶。
她被迫想起那些不愿提及的往事。
明華火箭班的座次排布與普通班,重點班都不一樣。
老師默認每個學生的基礎是學完了高中三年的知識,一上來就全是進階內容,節奏快到腦子稍微轉慢一點,就會跟不上進度。
為了不擾亂每個學生個人的學習空間,教室選的是整個學校最大的一間,即便是同桌,其實桌子和桌子之間,也隔著將近十公分的距離。
最初搬過去的那幾天,林未眠和黎應諶的關系,僅僅只是停留在最基礎的交換過姓名,傳遞周考試卷,上交作業和互改錯題而已。
當然,是他單方面改她,作為長期穩占第一的學霸,他的試卷上幾乎沒有紅叉。
最初搬過來的那幾天,林未眠因為不適應這種學習模式很是吃了一些苦頭,也根本沒想過要去和黎應諶套近乎。
兩人能熟悉起來,完全是因為某天,她桌上的書本因為堆得太多,被路過的人撞了下,砸在地上,其中有一本,滾到了黎應諶腳邊。
那本書剛好是和java有關的編程書籍,是林未眠唯一一本“課外書”。
“你也喜歡這個?”“嗯。
”林未眠不記得自己當時的回答是什么了。
也許是“喜歡”,也許是“只是有點興趣”,又或者根本沒回答,只是點了點頭。
反正,黎應諶萬年不變的臉上有過些許波動。
“我也有這本書。
”他說。
以這個為契機,后來兩人交談的內容就變多了。
黎應諶會提供一些解題的思路和技巧給林未眠,作為等價交換,她會把自己搜羅來的書分給黎應諶。
反正她不住校,家就離這里兩公里遠,要帶過來很方便。
截止到那個時候為止,林未眠還以為他們是平等的。
可,也僅僅只是她以為,而已。
黎應諶的桌面總是被他自己收拾得十分干凈。
品牌昂貴的蒸餾水總是被他放在右上角,左邊和桌角對齊的位置擺著幾本和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有關的習題,除此之外,就只剩下一個敞開的皮質筆袋。
里面放著兩根鋼筆,設計感很強,只是因為有一根從中間被攔腰折斷,給人印象深刻,林未眠才多看了幾眼,掃到了幾個字母caran。
這是個外國高奢品牌,這里放著的還是全球限定款,價格夠得上她父母生前工作半年賺到的工資。
而在他那里,其實也就只是個斷了有點可惜的鋼筆。
反觀林未眠,扎頭發的皮繩又黑又粗,完全不具備美觀性。
用的針管筆芯是最廉價的款式,五毛錢兩根,用上兩星期后,墨盡了就換下一根。
她的桌上永遠不整齊。
被層層疊疊的教科書,筆記本,習題,試卷和草稿紙塞滿,留給林未眠自己的,只有一小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