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據(jù)實(shí)說出來,只怕會逼得這位未過門的新娘子當(dāng)場自尋短見。
可若讓他咬著牙吃下這個啞巴虧,他好歹也是堂堂七尺男兒身。
在主廳候著的易華年的父母得知消息匆匆趕來,滿臉皆是焦急與責(zé)怪。
易家主對著兒子溫聲勸道。
“華年,今日是你大喜的日子,莫要沖動,你這樣不是讓所有人看咱們家的笑話嗎?”
易華年苦笑著搖頭,走到易家主和易夫人身邊,壓低了聲音說。
“爹,娘,孩兒行醫(yī)多年,剛剛不留神搭上了新娘子的脈象,斷然不會弄錯。
她已是珠胎暗結(jié),兒子行的正坐的端,怎會做出此等事來?”
易家夫婦被兒子這話給雷了個外焦里嫩。
難怪難怪這樁親事從媒人上門,到舉辦婚禮僅僅只用了一個月時間。
女方說是家中老夫人夜夢祥瑞,宣稱孫女若能早日完婚,她爹今年參加鄉(xiāng)試定能考中舉人
當(dāng)時易家只當(dāng)是老秀才心急趕考之事,想早日將女兒托付,并未多想。
如今看來竟是這般緣由。
易家主臉色陰沉得像喝了墨汁,易夫人亦是眉頭緊皺。
但畢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在這大庭廣眾之下,也不好不留余地的發(fā)作。
易夫人強(qiáng)壓著心中的怒火,走到新娘子身邊,扶住她,同時也搭上了她的脈搏。
片刻后,易夫人輕聲說道。
“姑娘,今日之事不怪我兒,是你們家不地道在先,我們易家滿門皆是郎中。
有些話不說在明面上也是為了你好!
你若還有自知之明,這就坐回花轎,我讓人送你回家。”
新娘子知道已經(jīng)瞞不住,淚濕了眼眶,隔著紅蓋頭微微點(diǎn)了點(diǎn)頭。
一場興師動眾的喜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易夫人讓抬花轎的小廝將花轎又給抬了回去。
包括女方送來的嫁妝也一并送回。
這事一時間在青云巷鬧得沸沸揚(yáng)揚(yáng),易家仍在款待眾多賓客。
只是將名頭換成了提前給易老爺子賀壽。
易老爺子
老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