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不就是把cpu給‘模塊化’了!”周煜恍然大悟,他激動得一拍桌子,“我們把一個復雜的cpu,拆解成若干個簡單功能模塊,每個模塊用分立元件實現,模塊之間再通過內部總線連接!這樣既能保證模塊的穩定性,又能實現cpu的功能!”
林教授也露出了笑容,他撫摸著自己的胡須,連連點頭:“妙??!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鄭組長,你把‘模塊化’的思想,從系統層面,深入到了芯片層面!”
“這大大降低了單個模塊的實現難度,也降低了我們對元器件性能的嚴苛要求。”孫宇也激動地說道,“而且,如果某個模塊出現故障,我們也可以像換燈泡一樣,直接更換故障模塊,大大提高了可維護性!”
“這簡直是‘搭積木’造cpu!”小張和小李興奮得臉都紅了。
鄭昊看著大家重新燃起的希望,心里也松了口氣。這個方案,其實就是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思想的雛形,只不過在硬件實現上,他們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用分立元件去搭建一個個功能塊。
“當然,這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工程?!编嶊惶嵝汛蠹?,“我們需要設計出最精簡的指令集,讓這些模塊能協同工作。我們需要精確地計算每一個模塊的延遲,確保整個‘微程序控制器’的時序同步。這需要我們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極致的精細和嚴謹?!?/p>
“但是,這條路,我們能走通!”鄭昊的聲音里充滿了力量。
所有人都被他感染了,眼神里充滿了斗志。
“干!”周煜用力地握緊拳頭。
“干xxx!”劉天柱也忍不住爆了粗口,他的臉上洋溢著興奮。
接下來的日子,實驗室里的氣氛再次變得緊張而高效。
周煜的團隊開始重新設計指令集,他們將復雜的指令分解成更小的“微指令”,每一條微指令都只控制一個或幾個功能模塊的簡單操作。
孫宇和錢浩則帶領著618項目的工程師們,開始設計和搭建各種“功能模塊”。他們用上了當時最先進的雙面印刷電路板技術,將密密麻麻的晶體管和電阻,以最緊湊的方式焊接在上面。每一個模塊都做得像一件藝術品,布局規整,焊點飽滿。
小張和小李則根據新的微指令集,開始編寫“微程序”。他們的任務,就是將數控系統的各種功能,用這些最基本的微指令,一步一步地“翻譯”出來。這需要他們對機器語言和邏輯控制有著極其深刻的理解。
鄭昊則像一個精密的指揮家,在各個小組之間來回穿梭。他時而幫助周煜優化微指令的執行效率,時而又和孫宇他們一起,討論某個模塊的散熱問題,時而又和小張他們一起,調試一段微程序的邏輯。
他知道,他們現在做的,雖然在后世看來是如此的“落后”,但卻是中國在微電子和數控領域,從零開始,邁出的最堅實一步。
這不僅僅是技術的攻關,更是一種信念的鑄造。
在一次午餐時,趙乾部長又送來了熱騰騰的包子和稀飯。他看著實驗室里忙碌的身影,感慨地對林教授說:“林教授,這些年輕人,真是好樣的。我看著他們,就覺得我們國家有希望!”
林教授笑著點點頭:“是啊,老趙。他們不僅在攻克技術難關,更是在用他們的汗水和智慧,為我們國家,鋪設一條通往未來的路。”
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滿窗臺。實驗室里,焊錫的青煙裊裊升起,伴隨著激烈的討論聲和烙鐵“滋滋”的聲響,奏響著一曲不屈不撓的科研贊歌。
他們知道,前方的路依然漫長而充滿荊棘,但他們也堅信,只要齊心協力,就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關。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在建造一臺機器,更是在建造一個民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