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鈞一發(fā)之際,魯肅連忙站出來調停。
“諸位將軍冷靜!曹賊未滅,豈能內訌?”
“子敬。”周瑜板著臉道:“休要和稀泥,沒看到這些人抗命不遵嗎?”
“公瑾息怒。”魯肅一邊安撫,一邊提醒道:“主公說句話啊!”
孫權此時臉色驚疑不定,內心正在快速權衡,到底要不要順勢滅掉劉備?
“吳侯!”諸葛亮一聲暴喝,“季孫之憂,不在顓臾!”
孫權猛然一個激靈,回神道:“都放下武器!”
程黃韓等老將紛紛還劍入鞘,一眾青壯武將則紛紛看向周瑜。
孫權看到這一幕更加生氣,呵斥道:“沒聽到我的話嗎?”
眼見周瑜沒有反對,諸將這才緩緩放下武器。
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這便是諸葛亮要說的話。
意味隱患不在外部,而是在內部。
可以理解為現(xiàn)在的隱患,在于孫劉兩家之間。
萬萬不能禍起蕭墻,孫劉兩家先爭斗起來,白白便宜曹操。
當然,這僅僅是表面意思,諸葛亮還有深層意思。
刨除曹操之后,孫劉之間又有了內外之分。
劉備成了外部,江東則是內部。
諸葛亮真正的意思,是提醒孫權威脅不在劉備,而在于內部的周瑜!
諸葛亮一語雙關,孫權聽懂了其中的含義,當即叫停矛盾,保下劉備方面。
周瑜本就功高震主,為了打贏此戰(zhàn),孫權又放下尊嚴、負荊請罪,換取周瑜重回聯(lián)軍,且率軍贏下這場大戰(zhàn)。
可想而知,此戰(zhàn)過后周瑜在軍中的威望,會達到何種恐怖的程度?!
沒了劉備這個外部盟友,孫權完全沒信心再壓制住周瑜。
故而為了自保,孫權必須保下劉備,借助外部力量,避免可能來自周瑜的反噬。
“不愧是臥龍吶。”周瑜深深看了眼諸葛亮,說道:“剛才是我沖動,孫劉兩家不該禍起蕭墻,理應一致對外,抵抗曹賊。”
“大都督深明大義。”諸葛亮順坡下驢。
“不過貴方不愿追擊曹軍,恕在下不能理解。”周瑜悠悠道:“我聽聞劉皇叔有言。”
“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